【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安全第一、和平第二”的国防观
“宁可打出安全的和平,也不要苟合的和平”,是以色列独树一帜的国防观。以色列国防部总司长阿莫斯·亚龙说,“以色列很小,输不起一场战争。历史上德国、法国、日本等很多国家都失败过,但它们能生存下来,而以色列如果战败则将是灭亡。因此,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强大。我们要是显出半点软弱的话,我们的邻国马上就会把我们消灭。”
前国防学院院长雅德林少将说:“以色列必须奉行安全第一、和平第二的方针,安全重于和平。先有安全,后有和平。”
这一国防观使以色列国防军和广大国民具有高度统一的国防危机意识。以军从来没有和平时期的概念,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的实战和战备两种状态中。以军前总参谋长摩西·亚龙说:“在以色列,你分不清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和平;哪里是前线,哪里是家园。”
这一国防意识渗透于整个国防教育体系之中,其中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在以色列找不到战争博物馆,只有“大屠杀”纪念馆,让子孙后代感受没有安全而几乎被灭绝的历史惨剧,而不是为先人靠战胜夺取的荣誉树碑立传。
全民皆兵、平战一致的作战体制
以色列是一个真正实现了全民皆兵的国家。走在以色列大街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是三多。一是穿军装的人多,二是挎枪的人多,三是女军人多。
以色列宪法规定,年满18岁的男女青年必须服兵役。在以色列,“每一个公民都是士兵,每一个士兵都是公民”。男子服义务兵役年限为4年,而后转入预备役,直至年满41岁。女子服义务兵役为3年,而后转入预备役,直至年满34岁。预备役期间,每年有一个月战备值勤。以色列人戏称自己是“11个月不在岗的士兵”。每一个犹太国民生命中都有当兵的经历。以色列国防军优良的作战素质正是产生于国民高度军事化的土壤之中。
以色列常备军的规模并不大,只有18.6万人。但它的战争动员能力极强,可一次动员60万人投入战斗。以色列预备役部队的作战素质和承担的作战任务与现役部队区别不大,而且平战转换十分灵活和快捷。
以军的战争动员能力已经达到在发生战斗情况18小时内,全体预备役军人领取武器,完成集结;24小时内,预备役部队机动到位;36小时内,预备役部队投入交战。
在1973年发生的“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能转败为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它对后备役兵力资源的迅速动员而取得的。在形势最为危急的戈兰高地上,第一个预备役旅从下达动员令到投入交战的时间是8个小时,所有参加戈兰高地作战的预备役部队部署到位是10个小时。在戈兰高地上挡住叙军4个装甲师凌厉攻势的正是以军的一支预备役装甲旅。据前以军36师师长哈科恩准将介绍,在戈兰高地上常驻兵力5000人中,有三分之一是预备役军人。以色列民族不愧为是一个枕戈待旦的民族。
不讲形式、只重实效的军事文化.访问过以色列军队的人常说,以军的作风是比较稀拉的,尤其不注重军容风纪和外交礼仪。
实际上确实如此。上班时间,国防部大院的草坪上躺着三三两两休憩的男女士兵,营门哨兵没有正规的军人姿态,总部办公区接待室内的女军人几乎个个都与素不相识的来访者俏皮地打着招呼,陆军总司令与代表团的陪同官在来访者面前漫无正经地调侃,彼此称兄道弟。这种景象无论如何不能使人们在头脑中把他们同一支在战争中常胜的军队统一起来。然而就在这种看似随便、不讲军容风纪的表面现象背后,是一种注重作战实用、不讲形式主义的务实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