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辞官下海掀起第二次浪潮。这一拨人比1980年代中期的下海官员,无论在学历、经验、官位上,都高出不少。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1992年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冯仑、郭凡生、陈东升、田源、王运正、毛振华等,他们今天都成了市场弄潮儿。
第三次出现在2000年以后。据新华社报道,从2000年1月到2003年6月,全国各地(不包括中央部委及所属单位)共有10304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辞职“下海”。
与前两次不同的,这批“下海”的官员大多身居要职,而且去向基本都是私营企业和一些私人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下海”的方式也不再是过去的停薪留职,而是辞职或提前退休。
代表人物包括温州市原副市长吴敏一、林佩云,江苏东台市原市长王小平、上海虹口区原区长程光、琼海市副市长王文进等。他们中大部分人辞职后都步入企业高管行列,也有一部分人自己创业。
湖南科技大学经济学教师唐志军一直在关注官员辞职现象。他撰文称,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改革开放35年的进程中,官员“下海”现象往往与市场作用的强化联系紧密。
他写道:“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量计划体制内的官员纷纷下海经商,出现第一轮官员‘下海’潮;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视察南方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民营企业政治地位提高为新一轮官员下海创造条件;此外,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与人员精简力度空前,再次诱发了第三轮官员下海现象的出现。”
唐志军认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某种程度上,不是市场化了,不是放权分权了,而是官僚化和政府对资源、对社会的进一步控制。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十多年中国出现了公务员考试热、人们对体制内身份的无限向往和权力腐败。”他说。
“有些官员的官本位思想不但没有淡化反而越来越增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表示,“这些年来政府通过权力获取资源的能力在增强,一方面,在政府工作可以获得优厚的待遇和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获取成功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唐志军认为,这两年官员辞职现象增多,与十八大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有密切的联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强调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这些如能切实落实,都将有利于人员的双向流动。”唐志军说,而官员“下海”潮也有助于催生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还有辞职官员本人。
“走出体制后,我才真正发现自己的价值。在体制内,评价尺度永远只有一个:领导。领导的评价足够左右你今后的人生。”泸州石宝镇原副镇长赵光华说,“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对我的评价尺度不单纯只有是领导,而是整个社会。在这样的评价尺度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