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国家认同下新疆主体意识
新疆发展,促使我们思量一个问题:实施新疆发展主要依靠何种力量?中央,兄弟省市区,抑或新疆自身,谁是新疆发展的“主角”?更进一步的问题:新疆发展的驱动力何在,外部依赖还是新疆主体意识建构?
张春贤在最新或2022(历届)年援疆工作总结会议上说:“援疆成果巨大,但转化为民族团结的精神动力不够”。张春贤还说:“新疆人民要有我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们做贡献,国家也关心我们,新疆人生活水平高于全国水平。现在我们继续要为祖国做贡献,但工资低于全国水平!
当下新疆社会撕裂的两个现象:一是汉族群体把新疆所有问题都与“三股势力”(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挂钩,一出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三股势力”;二是维吾尔群体把新疆所有问题都与民族和宗教联动,维护本民族文化和利益的倾向更为激烈。维汉矛盾似乎已公开化,这对新疆或许是一场灾难!
全国每年群体性事件上万起。为什么新疆群体性事件主要归结为民族分裂问题?这一定性是在开脱责任还是在制造矛盾?这只能使新疆问题更加复杂化!“一小撮、个别、别有用心”等落后的说法和加剧对立的话语体系,从根本上讲不利于新疆和谐稳定的发展!
60年来新疆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实则是强调“你属于什么民族”?“你的母语是什么”?“你所属宗教信仰”?“你所属民族的生活习俗为何”?总是在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区别和差异,而不是强调中华民族的共性,不是强调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历史和长远的共同利益。
当下,新疆各族群间的交融程度高于历史上任何时代,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往来和交流。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民族意识的增强,民族内部的认同逐步加深,再加上剥削阶级的消亡,各民族由阶级依附转化为民族依附,刺激了民族主义的增长,形成了在民族认同感上的“人文生态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