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成都商报记者 王冕
明日,将有超过5000名外地学生来到成都,参加民办学校小升初自主招生。这也意味着,4个月后,这个城市将迎来新一批的“候鸟家长”。
“候鸟家长”,是一群成都外地生家长给自己取的绰号。周一到周五,他们在成都以外的城市工作、生活,一到周末就向着成都“迁徙”。在这个城市,有他们最向往的温暖———孩子。
在成都知名家长论坛“兰西小屋”上,一位“候鸟家长”给这些“准候鸟家长”们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讲述他三年以来和女儿分隔两地的酸甜苦辣。“我只想告诉那些打算送孩子来成都读书的外地家长们,如果选择了这条路,他们将会面临什么。”这位家长对成都商报记者说。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已有4417人次阅读过这篇文章。
一种思念,比失恋还低沉彷徨
女儿走了 爸爸看到满桌大餐哭了
成为“候鸟家长”,是张驰满腔思念的唯一出路。
女儿到成都某学校报到后不久,这位冕宁的医生开始觉得自己有些不对劲:看到一桌子丰盛的佳肴,他会突然流泪;买了水果,洗了又洗,却总舍不得送到嘴边;电视不想看了,翻书也如百爪挠心;烟瘾增大了,饭量却减少了……
原来,思念女儿,是一种“比失恋还低沉彷徨”的感觉。
他把这种感觉写成了“致即将成为外地生家长的亲们”的一封信。“我只想告诉那些打算送孩子来成都读书的外地家长们,如果选择了这条路,他们将会面临什么。”张驰说。
宜宾的候鸟家长李静对张驰的说法表示“感同身受”。
“孩子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是盼着父母常来看她的。”李静说,一个星期天下午,她和丈夫送女儿返校。女儿拉着他们的手,非要他们陪自己进去。逛完了校园,走完了操场,最终还是要说再见。走出校门的那一瞬间,她忍不住回头,只见女儿正在抹眼泪。
“那种心酸,真的没办法形容。”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静仍会流泪。她不能跑上去抱着女儿哭,只能在心里告诉自己:只要有时间,就一定来成都陪着她。
一种陪伴,你的成长我绝不缺席
舟车劳顿 一年往返宜宾成都3万公里
对“候鸟家长”来说,舟车劳顿是必然之路。
张驰基本每月都会来成都看女儿。从冕宁搭乘大巴到成都石羊客运站需要5个小时,转乘大巴到女儿所在的学校,又需要50分钟。就像他在文中表述的那样:“车滚滚,一个个磨秃了……”
来自达州的家长黄诚比张驰更为辛苦。她每个周末都要坐火车来成都看望女儿。因为担心自己睡得很沉,错过第二天凌晨3点20分的火车,她每周星期五晚上都强撑着不睡觉。
这列火车会在星期六上午7点38分抵达成都东站。出了站,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才能到达她所租住的小区。每次坐公交车,黄诚都直奔后车厢第三排的位置。只有这个位置下面有一个突出的平台,把脚踩在上面,膝盖刚好可以当枕头,让她可以靠着补瞌睡。
宜宾的家长徐东也是每个周末都会到成都向女儿“报到”。成都到宜宾,大约300公里车程,来回需要600公里。一年下来,就是31200公里。“有时我刚到成都,结果宜宾有事需要我回去处理。我上午回宜宾,赶紧把事情处理完,下午或晚上我又开车回成都陪我姑娘。”徐东说,他不怕辛苦,因为他答应过女儿,“你的成长,我绝不缺席”。
一种付出,打扫洗衣做饭……
扛着食材上成都 “把后勤搞好”
平日里,这些“候鸟家长”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医生、生意人、公务员、企业员工……但在成都这两天时间里,他们都做着一样的工作:打扫、洗衣、做饭……
黄诚每次来,都会背上满满一包食材,10枚鸡蛋、半只鸡、8个墨鱼仔,丈夫特地给女儿做的肉糕,还有两瓶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块用以保鲜。鸡蛋是她从农民那里收来的土鸡蛋,鸡也是当地跑山鸡。“孩子读书很辛苦,在学习上我帮不上什么忙,只有把后勤工作搞好!”
其实,女儿到成都读书的最初,黄诚并没有这么讲究。她和丈夫每半个月来成都一次,住学校附近的宾馆,伙食就在馆子里解决。但半年后,她决定要租一套房,周末把女儿接出来团聚。
她用短信告知了女儿班主任“提速”的原因:“有几次没过来,打电话顺便问她吃饭没,她居然说早上吃得太多,不饿,让我和她爸非常心疼。”
一种苦闷,想交流却没时间
想成女儿倾诉对象 却只能吃饭时聊几句
今年,女儿就要升初三。正值青春期的小女孩,应该会有很多秘密吧?黄诚觉得,最近应该多抽些时间和女儿聊聊天,她希望能够成为女儿最信任的倾诉对象。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苦闷。女儿学习很努力,星期六上午、晚上和星期天下午都安排有课。这段时间,女儿周日上午还要去游泳馆。母女俩只有吃饭时才能聊上几句。中午吃饭时,女儿告诉她,有位同学特别迷吴亦凡,在这个问题上,她有点“看不来”对方。黄诚很高兴地指点女儿:“你们这个年龄,追星很正常。你还不是喜欢TFboys!”
黄诚能准确说出EXO成员的名字,还知道TFboys里谁是“学霸”。为了能和女儿多一些共同话题,她做了很多“功课”。她本来想趁着这个话头,打听一下女儿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但还没说上几句,女儿就又要动身去培训学校了。刚才还满是欢声笑语的房间一下就沉寂下来。
一种担心,那些突然而至的事儿
看到女儿不及格的成绩 第一次打了女儿
比起舟车劳顿和后勤服务的辛劳,“候鸟家长”们更担心一些突发事件。
比如生病。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李静正准备坐车回宜宾。突然接到班主任的电话,说女儿上吐下泻。那一次,她在成都照顾了女儿整整一周,白天在医院陪着输液,晚上接女儿回家,伺候饮食。
黄诚遭遇的“突发”则让她彻底崩溃。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她正准备动身去火车站。女儿拿出一张只有58分的数学试卷,让她签字。“我当时就发狂了。”她说,自己第一次打了女儿,“我们这么辛苦付出,你就这样回报我们!”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她和丈夫曾约定,无论将来会有多么辛苦,都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提起,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那一天,在火车站的广场上,黄诚终于没忍住,靠着柱子嚎啕大哭。(文中家长均为化名)
声音
对孩子不利
成都市教育局:
长期亲情隔绝
对孩子不利
“小升初的孩子,也就是十二三岁,正处在人格和性格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出现长时间的亲情隔绝,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此前也对成都各民办学校外地生进行过关注,发现有的孩子一个学期才能见家长一面。“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当然是觉得孩子能在这里获得更好的成绩。但过于注重教育的一个方面,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对孩子真的好吗?”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报考成都市民办学校小升初的外地学生约有5000多人,相较去年呈下降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