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诗句及诗词

时间:11-15编辑:佚名 诗句大全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家教还成什么样子。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威严:既有使人敬畏的气魄而又严格要求。慈:仁爱。畏慎:敬畏而谨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为人应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应崇尚礼义廉耻的风气。 
贤母使子贤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孩子学好。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们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如果对子女偏颇宠爱,看来虽是优待他们,实际上是更危害他们。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元•〈冤家债主•梆子》延:延长。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贤:德行好,也指多才。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宋•宋祁《杂说》 否:不是这样。然:是这样。意即在教育子女上,父母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子女就无适从,教育效果就很差。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原因是从小就不忍严加管教。 
爱之太殷恩,忧之太勤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宠爱得太过分,操心得太多,枣虽说是爱护它,其实是伤害它;虽说是操心它,其实是恨它。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注》对子女的宠爱和骄纵正是害了他们。 
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汉•傅干《皇后箴》祸患不产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而常常产生于自己所宠爱的人。 
打是疼,骂是爱。 
《醒世姻缘注》指有时候的打骂,实际上是疼爱。 
恨铁不成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借代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感到焦急不满。 
父刚母柔,教养道合。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父刚:父亲刚严。母柔:母亲宽柔。 
努笞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家中没有怒责和鞭打,那么孩子的过错就出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宋•王应麟《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加教导,性情就会变化。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苏氏家语》孔子家的儿子不挨骂,曾子家的儿子不耍脾气,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结果。 
我教子,惟一经。勤有益,劝无功。 
宋•王应麟《三字经》我教育儿子的,就靠一本经书。勤奋才有所成就,只知游玩儿戏是没有益处的。 
遗子黄金宝,如何教一经。 
《神童诗》留给子孙金银财宝,不如教他们熟读经书。 
善教•利导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人焉庚哉! 
《论语•为政》看看他的动作、行为、观察他处理经手的事情,细审他的习性和存心,那么他什么都显露出来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讲过于高深的学问。说明教学要因材施教。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 
《礼记•学记》善于回答别人的问题的人,象敲钟一样:轻轻地敲就小声响;重重地敲就大声响。比喻回答问题要难易适度。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礼记•学记》悖:背理。佛:通“弗”,不。“佛”,又作“拂”,相逆的意思。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孟子•尽心上》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如及时雨沾溉万物,有成全道德品质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私自学习的。 
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譬犹治病之方千百,而针灸之处无常。 
晋•葛洪《抱朴子•喻蔽》用针灸治病因不同的病而针不同的穴位,喻孔子教人亦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论语》问同而答异者至多,或因人材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指出《论语》中之所以所问相同而回答不同,是因人施教。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人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人者。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各因其材:意为都能因材施教。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