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虐童案始末,南京虐童案说明儿童保护问题严重性

时间:09-29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新西兰曾有一起虐童案,一个刚移民到新西兰的父亲当街打了孩子一耳光,被判6个月监禁。新西兰救助儿童的福利机构大多由政府组建,一旦发现有虐童行为,会立即在警方配合下带孩子离开受虐环境,再根据情况判断是诉诸法律还是进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手段大转型
  
  社会需要告诉虎妈什么?
  
  联合国把“虐待”列为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五大因素之一,并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防止虐待儿童日”,呼吁全社会共同担负保护儿童的责任。
  
  一个社会对待儿童的态度,可以折射出它的文明程度。当怎么对待孩子不再是家庭内部的“私事”,当老师、医生发现儿童受到虐待,自觉有责任和义务举报,当邻居、亲友甚至路人发现孩子受虐会敢于揭露,这种全社会零容忍的态度,或许可以将虐童悲剧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回头看南京发生的这起虐童案,这起由家庭教育不当引发的刑事案件被提起公诉并进入庭审程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意义:对于家庭内部的虐待行为,我国司法机关将不再沉默。司法的介入,是将儿童从父母的私有财产归属下解放出来,将其还原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法定权益的人。
  
  这种司法介入,实际上承担着对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挑战,也是一种广义上的普法:
  
  在厘清家庭教育手段的合法与违法界限的同时,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该如何对接现代文明。真正将孩子视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现代司法介入家庭教育案的目的所在。
  
  那么我们如何对待涉嫌虐童的李征琴?
  
  网友痛骂她,只是泄一时之愤。此案中,生母和养母的传统教育观念非常坚固,而这样的父母、祖父母还是广泛存在的。他们大多是善良的爱护孩子的人,只是资讯接受渠道较狭窄,未必认为打孩子有错。
  
  这是家庭教育变化中的转型之痛,这个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外界信息。这个案例就是普法的材料,可以让“老派”家长接触到新观念。
 
 
  推荐阅读:南京虐童案说明儿童保护问题严重性

南京虐童案始末,南京虐童案说明儿童保护问题严重性


 
  记者在采访南京“虐童案”的过程中,多次打电话、发短信联系该案的发帖人“朝廷半日闲”,但均未得到任何的回复。其微博签名:“我也需回归自己的生活,请理解!”这位曾经义愤填膺的网络举报者,如今却有意让自己沉默。
 
  在发帖之后,他的生活节奏也被打乱了。8月12日,他被男童的亲生父母告到了南京市江宁区法院。理由就是,“朝廷半日闲”侵犯了孩子的肖像权、隐私权和名誉权,原告还提出了20万元的赔偿款。尽管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请求,这位举报英雄却独自品尝了成为被告的滋味。可以想象,好心却惹上了官司,个中滋味一定不好受。
 
  有人质疑,“朝廷半日闲”的发帖,只是“键盘侠”的举报方式,不应该把孩子被虐待的照片直接发到网上。实际情况却是,学校的老师已经报警,但是警方处理儿童被虐待的经验不足,反应的速度有限。而他把孩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关注,直接推升了“虐童案”的关注度。从保护孩子的层面来看,他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