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地图,世界地图乌克兰克里米亚

时间:02-25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1994年5月,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恢复1992年宪法的决议,要求乌克兰议会准许克里米亚人自己决定归属问题。乌克兰当局对此反应强烈,一面下令将克里米亚的强力部门划归中央直接指挥,一面让内务部队做好战斗准备。面对一触即发的军事冲突,俄、乌两国赶紧沟通。由于车臣危机,无力他顾,俄罗斯表示,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克里米亚方面只好让步,使危机暂时得到缓解。
 
1995年开始,克里米亚问题风波再起。3月17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宣布克里米亚独立,但遭到乌克兰政府的强烈反对。克里米亚共和国企图再次寻求俄罗斯的保护和支持,而这时的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已逐步获得改善,从俄乌关系的大局出发,俄不愿因克里米亚问题而恶化与乌克兰及西方的关系,破坏独联体的稳定。因此,俄对克里米亚的请求表现出少有的克制和冷淡,并多次宣布克里米亚问题是乌克兰的内政不予支持。此时,克里米亚议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在内外环境对己有利条件下,乌当局很快控制了克里米亚的局势。4月1日,乌克兰取消克里米亚政府,从而结束了克里米亚的双重政权。并将其划归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最终,1995年11月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共和国宪法,规定克里米亚共和国是乌克兰的自治组成部分。
 
随着乌克兰在俄罗斯抵御北约东扩和加强独联体集体安全合作当中战略地位的日益突显,出于保持地缘政治优势的考虑,俄罗斯不断调整对乌克兰的关系。1997年3月28日独联体首脑会议期间,叶利钦改变了过去的立场,决定不等黑海舰队问题解决就出访乌克兰。5月28日,俄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前往基辅,与乌克兰总理扎连科签订了解决黑海舰队问题的三个协定,从而为克里米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双方签署的一系列协定,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是乌克兰领土,从而解决了两国的领土争端。
 
三、俄乌克里米亚争端的原因分析及思考
 
在苏联解体以前,俄乌之间关于克里米亚问题虽然也有不少争议,但该问题毕竟还是停留在国内的层面上。随着苏联的解体,俄乌分别变成了两个主权国家,在原联盟财产和债务的划分、石油及天然气管道、组建联合武装力量、战略核武器、黑海舰队的归属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进而使双方关于克里米亚归属之争不再是单方面的问题,与其他矛盾交互影响,变得日益复杂,并出现了多次反复与较量。克里米亚争端虽然已经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有许多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克里米亚争端为什么会发生并日趋复杂,险些导致俄乌双方军事冲突?纵观整个事件全过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从历史行为和经验方面来看:其一,国与国之间或两个政治实体之间,无论是何原因所进行的领土割让或赠与,当双方关系或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时,都有可能引发被割让或赠与领土的归属争端,克里米亚争端也正是因苏联的这一赠与行为而引起;其二,乌克兰虽然独立了,但在历史上乌克兰从未作为主权国家存在过,乌克兰本身的独立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克里米亚半岛的独立行为树立了反面榜样。
 
第二,从民族政策方面来看:1944年苏联政府以当地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德国法西斯勾结为由,将鞑靼人大批迁往中亚,使俄罗斯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不当的民族政策人为地使克里米亚民族构成发生改变,为后来克里米亚的亲俄倾向奠定了基础。
 
第三,从利益选择和外交取向来看:在独立初期,乌克兰认为保持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安全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外交政策选择上完全执行一条亲西方的外交政策,以期得到西方的援助和保护。特别是在克拉夫丘克时期,乌当局既没有形成系统的对俄政策,又盲目地与俄对抗以期保持自身主权的独立,对俄离心倾向渐强,不断背离俄罗斯及以俄为中心的独联体体系,使俄当局大为不悦。此时,克里米亚的分离倾向正好为其制裁乌克兰提供了机会。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