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截至最新或2022(历届)年底,中国有色集团已在境外设立了58家企业,开创了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模式,但是目前制约和困扰我们发展的一大问题便是海外‘招工难’”。在近日举行的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工作启动会上,中国有色集团党委副书记许树森介绍说,为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集团在境外设立的这些企业急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却面临着招工的“两难”:一是派驻国内员工过去成本太高,仅工资一项每月就比使用当地技术工人高出六七倍左右,而且还要面临语言、文化等差异;二是当地技术工人大多技能水平较低,也缺乏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尽管对他们进行再培训,仍有标准化、体系化不足等问题,亟需我国职业教育的支撑,合力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意义重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的重大战略,对我国行业、企业和教育都提出了新要求。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公报,近年来,我国产业和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对外投资进入了快车道,截至最新或2022(历届)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涵盖国民经济18个行业大类。然而,中国企业联合会关于跨国公司员工国际能力的数据则显示,最新或2022(历届)年国内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为12.93%,远低于世界100大跨国公司跨国指数62.25%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走出去”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如果教育、科技和文化没有同步跟上,就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同样,职业教育扩大开放,如果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也就失去了强有力的阵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表示,职业教育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意义重大。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职业教育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升合作国人才技术技能水平提供教育和培训,改善我国劳务输出结构,增强合作国劳动力在中国企业的就业能力,实现双方共赢发展。其次,在技术服务方面,需要职业教育为中国企业在国外建立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体系提供支持,配合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技术、质量标准,从而提升在产业竞争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再其次,在文化交流方面,需要把我国职业院校及其国外合作院校建成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纽带,为中国精神、文化、技艺赢得更广泛的认同,打造我国国际竞争的软实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服务企业“走出去”,我国职业教育将与国际产业标准、职业教育标准直接碰撞,这将倒逼我国职业教育的内部改革,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形成带动效应。
职业教育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取得初步进展
近几年,中央对职业教育做好对外开放、主动服务产业和企业“走出去”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最新或2022(历届)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近日,中央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配合企业“走出去”,多方筹措境外办学经费,共建海外院校、特色专业、培训机构,为当地和我国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据了解,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开展了包括政策对话、项目实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一是海外办学初步形成从点到面的工作格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均有职业院校开展了海外办学,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省市也制订了相关规划。二是积极探索多种办学形式,有效助推了我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部分职业院校或在国外设立分部,举办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或为在国外投资的中方企业培养培训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是为传播中国文化探索了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在国外办学,除了开展技术技能培养,还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如汉字汉语、传统中医、饮食厨艺等,有效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
职业教育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还任重道远
“将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系统性地引入到境外企业,开办学校并针对重点、紧缺岗位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培养一支文化认同、技能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境外人才队伍与生产经营不匹配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举措。”许树森表示,但这既是一件新生事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国家、部门和领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迫切需要教育部、商务部、外交部等有关单位能够在资金支持、形成合力、机制建设等方面出台政策,建立多方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
总体来看,职业教育“走出去”仍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外部政策还缺乏统筹。职业教育“走出去”不是教育一家的事,也不是教育部门单独能够做好的,需要其他部门特别是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支持,各部门合力仍待进一步形成。二是普遍缺乏稳定经费渠道。职业教育“走出去”,经费渠道不明确,限制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作用的有效发挥。三是自身建设还存在不足。职业院校适合“走出去”需要的教学项目、教学资源特别是双语资源还比较缺乏,与企业合作机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形成产教“一盘棋”的格局。
“下一步,教育部将把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和企业合作‘走出去’,作为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加大力度推进,重点抓好两项工作。”王继平表示,一是加强沟通协调,主动联系外交部、商务部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积极推进试点。继续推动有条件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开展试点工作,并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在中央和地方职教专项经费、项目安排中,要向试点学校倾斜,同时,争取将试点工作纳入国家援外计划的统筹安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