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山西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最新或2022(历届)年山西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我省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形势,认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全省上下必须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拼搏奋斗、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时期我省发展取得新成绩。“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去年9月中央对山西省委班子作出重大调整以来,我们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对山西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五句话”总要求和总思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吏,持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打黑除恶“三个高压态势”,不断净化政治生态,振奋精神,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全省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逐步好转。同时,提出并着力推进“六大发展”,全面实施“六权治本”,统筹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加快实施“革命兴煤”,全力推动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三个突破”等,为新形势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路、有力举措和坚强保证。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一批重大工程如期建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一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进展,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发展环境开始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高度关注民生、切实保障民生、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成绩显著,“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指标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植树造林、水利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化解过剩产能有效推进,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部完成。平安山西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山西建设纵深推进。这些积极成效从各方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省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党中央确定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重大战略,为我省借势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保民生拓展了新空间。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我省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增强了动力和活力。
从省内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定并实施“六大发展”“三个突破”、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等战略举措,为我省加快发展明确了思路、方向和路径。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释放了活力。全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是我省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丰富的资源禀赋、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效,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煤、电等能源产业优势和丰富的交通、电网、煤气管网等基础设施,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净化政治生态,从严落实“两个责任”、保持“三个高压态势”、推进“六权治本”,形成了我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中部欠发达省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面临着政治、经济、民生和生态的“立体型困扰”,面临着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突出短板,发展不足、发展粗放、规模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效益不好、创新不够的问题仍然突出。地区生产总值虽然突破万亿元大关,但总量在全国排名还相对靠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一煤独大”局面尚未实质性改变。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资源型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发展空间趋紧、抗风险能力弱化。民生欠账问题仍然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增收特别是吕梁、太行两大连片贫困区等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还比较艰难。生态环境“瓶颈”问题仍然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较重,水利瓶颈尚未突破,造林绿化还有差距。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在继续加大,最新或2022(历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全省一般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1.4%,119个县(市、区)中有82个财政收入负增长;企业运行艰难,全省煤炭企业到9月底盈亏相抵净亏损70.37亿元,欠发职工工资35亿元,欠缴社会保险109亿元;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任务艰巨。一些干部“为官不为”问题还较为突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有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待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下更大气力。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与城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充分的思想准备、坚定的必胜信心,负重前行,攻坚克难。
综合判断,我省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继续保持“三个高压态势”,继续从严治吏、保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振奋精神、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更加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补短板、建小康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三)“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个发展”新理念,按照省委“五句话”总要求,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提速度为基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化解过剩产能,扩大新兴产业规模,着力净化政治生态,着力建设文化强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加快法治山西建设、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坚持党的领导。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力争经济较快增长,确保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煤炭安全、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新兴接替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巩固。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级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球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人才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民生保障水平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安全生产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
——文化建设呈现全新局面。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文化创造力、影响力增强,三晋文化走出去成效更加显著。
——生态建设实现稳步提升。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水平显著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草地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经验。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体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体制改革基本到位,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努力开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着力推进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让创新成为发展常态、社会风尚,不断推动经济结构全面转型,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使我省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
着力推进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能源革命,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革命兴煤”之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扭转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着力推进开放发展。从深度融入国内国外经济合作中谋划发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资和引技引智相并重,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着力推进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公平、包容、普惠的发展环境,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全省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着力推进廉洁和安全发展。廉洁和安全是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更是山西发展的现实保障。坚持廉洁发展并自觉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领域,实现经济发展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性互动。坚守安全发展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省各方面的安全与稳定。
三、推进创新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升级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我省资源型经济亟待转型的形势下,发展必须立足科技创新和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向全面创新要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不断增强我省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努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抓投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对全社会投资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调控,努力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抓好投资大、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的基础上,引导投资向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倾斜。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优势创抓机遇,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根据需求创新产业,围绕产业创优机制,特别是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创造现代高载能工业、民用需求。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努力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多渠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落实国民休闲计划和带薪休假制度,增强居民消费的信心和动力,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创造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扩大服务消费,做大品质消费,保障基本消费,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促进消费投资良性互动、供给需求有效对接,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积极扶持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加快培育和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积极促进与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欧亚大陆桥等国际物流通道的互联互通。努力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巩固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优势,发展版权贸易,积极推进山西特色文化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拓展商贸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出口业务范围。
(二)做好煤和非煤两篇文章。把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任务,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切实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大力培育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非煤产业,逐步形成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发展新兴接替产业为先导、全面发展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做优做强能源产业。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转变能源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能源产业绿色发展,切实提高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着力推进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革命兴煤之路。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现代管理体系。重点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提质,全力打造煤炭产业升级版。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限制产能增加,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关闭矿井衔接机制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构建有效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市场需求调节煤炭产品结构新机制。着力推进煤转电、煤转化产业发展,有效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
以建设晋北、晋中、晋东南大型煤电基地为重点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大容量、高参数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加快燃煤发电升级与改造,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提升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全面深化电价改革、电力交易体制改革、发用电计划改革和售电侧改革,培育售电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扩大直供电领域和范围,提高省内、省外电力市场规模。
以气化山西为引领,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积极探索煤层气多通道、多途径利用。积极探索形成与天然气同质同价的价格机制。
大力培育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探索推广智能电网、多能互补、储能等多种技术创新,形成风电、光电、煤层气发电等多轮驱动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水电发展。
优化提升现代高载能产业。延伸和完善传统产业链条,促进电力、煤炭与高载能产业互动发展,实现能源的就地消纳增值。
着力推进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高质量、多品种的钢材生产体系,以及优质、高端铝镁合金材和铜材生产体系。坚持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精深加工,补齐电解铝产业短板,支持自备电厂发展,构建南部、中部和西部三大铝工业产业集群。
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高端精细化产品和煤基新材料产品。
加快转变焦化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技术、路径、产品、管理和体制机制全面创新,逐步实现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和以化为主转变。鼓励行业内外联合重组,推进焦化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加快基地化、园区化、大型化改造,打造全国一流新型化焦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以及为新能源等产业配套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积极引导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等行业提高产品精、深、专、特加工程度,全面提高建材工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新兴信息载能产业发展,不断拓展载能产业领域,提升载能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
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贯彻《中国制造2025》,紧扣创新驱动、布局优化、两化融合、绿色制造,着力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重点企业、园区、技术、项目为依托,建立先进装备制造研发设计平台,构建高效完备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体系,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产业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