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恨社会舆论炮轰奥数 数学课战战兢兢

时间:01-12编辑:佚名 小学教育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一边是学生家长的爱恨交加,一边是教育者的战战兢兢,在这种复杂情绪中生存的数学显然不正常

  □当一个学科开始承载着一个孩子的命运时,这门学科必然会被这些负担压得变形

  □如果一味降低难度,不仅可能破坏学科本身的逻辑完整性,而且也让孩子们失去了一次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机会,以及体验克服困难获得幸福感的机会。

  “妈妈,为啥停了我的奥数课?为啥不给我报名比赛?”北京六年级的小姑娘周周(化名)质问妈妈。

  过去的几周,周周一家过得非常纠结。

  周周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管乐,并由此迷上了音乐。学习乐器需要大量时间练习,所以,从小学四年级起,周周的妈妈周女士陆续停掉了她的其他课外班,其中包括奥数。

  周周一家终于迎来了让不少人“掉层皮”的“小升初”。虽然,这几年小升初的改革都在强调免试就近入学,但是,周周周围的很多同学还是在忙着上各 种奥数班、参加各种奥数杯赛。“我发现所有好一些的学校看的还都是奥数成绩,孩子综合能力如何无人关注。”周女士说,从女儿上五年级起,她的手机快被各种 骗子机构打爆,从几万元保杯赛一等奖,到几十万元保上重点,虽然周周一家并没有被这些信息牵着走,但是却不可避免地被这些信息搅得心烦意乱。

  在很多城市,数学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不少人一边说数学难,太难为孩子,一边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送进培训班学更难的奥数,而一旦上了初中,进行奥数培训的孩子便迅速减少。

  最近几年,社会舆论开始炮轰奥数,各种禁奥的政策随之出台。

  虽然奥数并不等于数学,但是,数学无疑受到了影响,“从现在的各项改革措施看,数学已经‘活得’战战兢兢了。”一位一线的数学老师说。

  一边是学生家长的爱恨交加,一边是教育者的战战兢兢,在这种复杂情绪中生存的数学显然不正常。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当前的数学教育离理想还有多远?数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带着诸多问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位一线教师和研究数学教育的专家,试图把数学拉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

  当一个学科承载孩子的命运

  这门学科必然会被压得变形

  “现在我们的学校不敢直面学生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不久前在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国际论坛(数学课程北京场)上说。

  陈校长所说的“问题”稍有些复杂。

  这些年教育承受的批评不少——圈外人呼唤有教无类,圈内人期待因材施教。其实,圈内圈外的批评归根到底是一致的,因为给每个人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大的教育公平。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给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制度上的保证。

  但是,问题还是来了。

  陈立华说,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很多课程完全可以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进行自主选择,但是数学、语文和英语“走”不起来。家长会质问学校:“我的孩子为什么只能上C班,不能上A班”“我的孩子自信心会被打击”……

  不少一线教师同意陈立华的观点,“别说把孩子从A班挑到C班,现在学生基本不能说,只要说了,就会说老师给孩子‘贴标签’,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实际上孩子的自信未必是这样被打击的!”

  这个问题其实跟奥数一样,在奥数中所说的数学不仅是那些对数学有偏爱的孩子游戏,他更是升学的工具;学校的数学课也不仅是跟历史、地理、生物一样的学科,他还代表着一个孩子的聪明程度、代表着学生生涯是否成功。

  当一个学科开始承载着一个孩子的命运时,这门学科必然会被这些负担压得变形。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