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十期嘉宾胡忠英的励志故事

时间:09-24编辑:佚名 励志故事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10月9日,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烹饪大师将悉数莅临津城,天津首次迎来各地烹饪界“大国工匠”级大师现实版的“厨神论剑”。而最近备受世人瞩目的杭帮菜,其掌门人、国家顶级烹饪大师胡忠英届时也将来到天津参与本次盛事。两座城市同样讲究河海两鲜,他和津菜大师赵嘉祥更是多年好友,胡忠英和天津“有着不小的渊源”。

  将近50年的烹饪界从业生涯,胡忠英心中的杭帮菜,食材选料有讲究,“龙井虾仁,我们用的是青虾,那口感就不一样。”最关键的更在于调味的拿捏,“即使原材料换成牛肉,东坡牛扒用的还是东坡肉的传统配料方法,再加上得体的烹调方法,这道菜还是好吃。”

  一年四季不断笋 大闸蟹换膏蟹合时令

  据说可以让杭帮菜名厨们心服口服称为大师的人,在杭州屈指可数,胡忠英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多年前表演的“巾上肉丝”是时至今日仍为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绝技。

  在烹饪界将近50年的从业生涯,和胡忠英聊起最近广受瞩目、八大菜系中浙菜的重要部分杭帮菜,他更是侃侃而谈。

  “这么多年下来,总结杭帮菜的特色: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口味清鲜、因时而异。”东边是东海,中部有杭嘉湖平原,西属丘陵区,西湖在市中心,钱塘江贯穿整个城区,杭州食材兼具河海两鲜,可以说原材料十分丰富。胡忠英特别提及杭州名菜中常见的笋,“冬笋、春笋、鞭笋、雷笋……一年四季不断笋,拿来做配料用的都是最新鲜的笋。像是虾子煸出来的笋更鲜,这两种食材炒起来相当鲜美,和罐头笋口味肯定不一样。”油焖春笋、虾子鞭笋、火腿炒冬笋,总是外地游客必点的杭州名菜,“北方人总是感叹杭州的笋:鲜、脆、嫩。”就算是在宴会上,也不一定非要多豪华的菜式,即以油爆虾、炒虾仁这样的大众家常菜而论,杭帮菜一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是选料,油爆虾也好,龙井虾仁也罢,我们用的是河虾里面的青虾仁,不是白虾,那口感就不一样。”在胡忠英看来,杭帮菜有名,和食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什么节气吃什么时令菜——杭帮菜还讲究因时而异。杭帮菜代表、南宋名菜蟹酿橙,以膏蟹取代大闸蟹,“因为现在的大闸蟹还不够肥美,却是吃膏蟹的好时候。”以经典的做法,烹调最符合时令的原材料,如今的杭帮菜博物馆甚至还专门设立了24节气点心架,“饮食顺应节气,这一点对国人来讲很重要,也是杭帮菜的一大特色。”

  作为六大古都之一,杭州这座历史文化之城自然集合了许多文人墨客,自古以来也不乏书籍、文献与杭州菜息息相关。对于胡忠英而言,杭帮菜所涵盖的内容不只是菜肴本身,艺术、文化、名人轶事等等都为其“锦上添花”。“葱包桧儿,里面是油条、外面是葱饼,加葱段包裹起来一煎,这道杭州名点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吃起来的确很香,但要说味道多奇特、制作多精细、难度多高也谈不上,可是配上和 秦桧夫妇 有关的历史传说,有了文化意味,这个小吃就出名、就受欢迎。”

  东坡肉变东坡牛扒 不变的是那个“味”

  东坡肉这道江南特色传统名菜在不少地方都有,为什么杭州的东坡肉最具代表性、名气最大?“原料不一样,杭州传统的东坡肉要选质地上乘的金华 两头乌 猪肉,其次杭州香料向来讲究用淡雅的小葱,不遮猪肉本身的香味,加上用黄酒烧猪肉,去腥解腻,更增加肉质美味程度。”

  而做东坡肉最关键的除了选料,更在于调味、烹调方法。“少著水,慢著火,火候足时它自美。”这是制作东坡肉的一句秘诀,“北方往往称炖肉, 炖 就意味着汤水多,东坡肉的水恰恰要少放,且火要小,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火候足了味道自然就美了。”将东坡肉变成东坡牛扒,为的是尽可能照顾到晚宴上国内外不同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忌口、菜色口味等等。“配料要恰到好处,选取优质的牛肉。”即使原材料换了,用的仍是东坡肉的传统配料方法,“得体的烹调方法加上调味的把关,做出的这道菜必然还是好吃。”

  在胡忠英心目中,八大菜系若从烹调方法来看其实大同小异,刀工同样如出一辙,“爆、炒、炸、熘……片、条、丝、块、丁……南北都是一样的叫法,北方厨师到了南方,让 冬笋切丝 不会有人切成条。”烹调方法、刀工技艺南北无二,胡忠英强调深究起来唯一不同的就是调味。“是调味调出了八大菜系,至于所谓 东辣西酸南甜北咸 ,也无非说的是 口味 上的差别。”在口味上追求清、鲜、爽、脆或嫩,这是杭帮菜调味的原则。

  “烹饪是门手工技艺,不像电脑机器可以设定好程序,出来100个全部一模一样。”同一道菜,有的厨师做出来好吃有的就不行,“火候掌握如何、调味是否得体,这就看厨师个人的技艺高低了。”胡忠英直言,做厨师先学好基本功,“刀工切得好,烹调样样会,最后学的才是怎么调和味道,这很重要,要经过一番研究才能体会到。”美食家往往和厨师联系在一起才相得益彰。被称为“食圣”的袁枚是杭州人,他有名的《随园食单》很多篇幅便是得力于家厨王小余的见解,“据说王小余去世后,袁枚吃什么东西都没味道了。一个懂吃的美食家难得碰到一个懂得调味的厨师,正所谓伯牙子期知音难寻。”

  1989年,胡忠英应邀去日本做了半个月的菜。新店开业,老板请客十几天,“东坡肉、叫花鸡、麻辣豆腐,几乎每天他都陪着吃这几道。”后来老板问他,为什么每天吃也吃不腻,甚至越吃越想吃、越吃越觉得好吃,“关键是调味调好了。”老板让他从店里现有的本地食材中选几样再做几道菜,“拉开冰箱做了四个菜,结果他一吃——这是中国菜嘛!为什么同样的食材,我们做出来是日本菜的口味,你做出来一吃就是中国菜?我说这就是调味的魅力。”

  银鳕鱼也能入“杭帮菜” 天津有“最好的朋友”

  上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的食材原料源源不断引向中国。“龙虾、东星斑、帝王蟹……现在大家都见怪不怪,90年代那会儿可是一点一点引入中国的。”

  胡忠英爱琢磨,“八大菜系基本各自有着百年历史,肯定各有所长,怎么吸收过来、融合起来,成为具有独到特色的中国菜,这才是最厉害的。”一味排斥新鲜事物,难有新的发展。“杭州向来吃钱塘江鱼,银鳕鱼来了,我们也乐于利用它尝试做一些融合创新,让它加入到杭帮菜的原材料中来,用我们的口味、我们的烹调方法去做,这就增加了新菜,丰富了我们的菜系。”本身口味适合大众,代表创新菜又很多,去杭州可以吃到各种利用国外引进食材烹饪的菜肴,90年代的杭州菜很是红火。那时候胡忠英还年轻,提“中国菜”自认“还没这个资格”,“迷宗菜”的概念应运而生。“当时我们的菜可以说大气开放,很多客人来吃觉得跟原本想象中的杭帮菜不一样,可也不是川菜、粤菜,越发好奇,我便想到 迷宗菜 的说法。其实角度放得高一点,说到底,我从来没离开过中国菜,万变不离其宗。”

  全国东南西北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食物的原材料也在流动,人在融合,人们的口味也在融合。“以前我们讲 东辣 ,现在口味慢慢融合,南北方很多年轻人一样嗜辣,吃得多了,慢慢开始知道什么叫好味道、知道除了辣更要吃出食物的本味——这个菜辣到5分最适宜,到7分过犹不及,8分则除了辣吃不出其他味道……所以要讲究五味,而不是单一的味道,这也是以后的趋向。”从原始社会的没有菜系,到伴随时代发展慢慢出现的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如今再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回归到一个菜系——中国菜。”

  说起天津,胡忠英倍感亲切。

  “我和津菜大师赵嘉祥是最好的朋友,关系特别好。”同为当年评选出的第一批中国烹饪大师,二人还是同年出生。聊对某道菜的理解、看法;回忆在那个物资匮乏、很多食材凭票购买的学厨年代做学徒的经历;想起每月攥着二十几块钱精打细算列菜单,配齐新菜用料,带到朋友家做,靠着如此“练手艺的舞台”学会二三百道“绝版菜”的年代……胡忠英和赵嘉祥之间似乎总有说不尽的话题,“聊得来,很多方面都有共鸣。”

  津菜有海河之鲜,杭州菜则有钱塘江和西湖的江湖之源,同样讲究河海两鲜,胡忠英笑言,说起来天津和杭州在饮食风格上“颇有渊源”。2003年杭州酒家重新开业的时候,“南有杭帮菜,北有天津菜”的说法也随之而来。胡忠英眼中的天津菜,既有对于外来菜系的吸收,也保存了传统鲁菜特色,“不错。”

  比起杭帮菜的清淡,天津人相对口重,“这跟地域有关,跟我们最早接触的北方菜比起来,现在口味已经淡了很多。”胡忠英认为口味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杭州菜、浙江菜中有很多口味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发生着改变。“宁波咸呛蟹,这种腌过的梭子蟹以前非常咸,还有天津也有的泥螺,我们这边以前在街边挑担子卖,一个蟹脚、一两颗泥螺可以下一碗饭,现在都淡了许多,可以下酒了。”北方人来杭州玩,最开始觉得杭帮菜好吃,吃久了还是感到口淡,“又变回熟悉的家乡口味,但很有可能已经比原来清淡很多了。”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