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取消高校编制最新或2022(历届)

时间:01-09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日前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对全国233万在编教职工进行实名统计并收回编制,未来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关于专家的解读,快来阅读看看。

  人社部正在研究取消高校编制

  专家谈取消高校编制

  刚刚过去的这个教师节,对湖南某高校年轻教师来说,过得有点儿忐忑。一个多月前,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对全国233万在编教职工进行实名统计并收回编制,未来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这一消息在学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中引起较大反响,大家担心,编制取消后,财政对学校的拨款是否会大幅减少?没了编制,是否意味着学校可以随时炒人?

  多位在高校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高校编制管理改革方向是对的,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推动高校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质量。但这项改革涉及全国233万余名教职人员,建议先在部分高校试点,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后,再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实施。

  人事管理权转移,对高校是好事

  为什么高校要取消编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主要是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脱离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实际。不利于这些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聘用人员,反而在所有高校均造成同一单位内因有无编制几种身份人员之间的诸多矛盾。”

  传统的事业单位编制往往都附带多种身份属性及福利属性,高校的编外人员在工资、社保、职称评定、住房补贴等方面,都比在编人员差了一大截。据悉,最新或2022(历届)年教育部人事司曾向全国200多所高校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希望改革僵化的编制管理方式甚至取消编制管理,已经成为各高校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

  对于取消高校编制这项改革,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劳动法专家王向前律师称“是好事儿”。他说,取消编制,就是政府把定编权力转交给了高校,实质上是扩大了高校在人员使用方面的权力,意味着高校用多少人、建立什么样的教师结构队伍,完全由自己确定了,对于高校控制成本、提升教育整体质量是非常有利的。

  在他看来,取消编制将有助于高校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事业单位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调动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实现人员的优胜劣汰;二是建立全社会体制内体制外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保障事业单位能够从社会上吸收精英人才,也能够及时便捷地裁减不需要的存量人员,从而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三是建立事业单位职员数量自主调整机制,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职员数量,从而既能确保实际工作任务增加时的人员需要,又能在工作量减少时及时压缩人工成本。

  编制没了,教职人员担心啥

  “取消编制后,我们用人政策可以更灵活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儿。但我们担心,收回编制是否意味着对高校的财政拨款也会相应减少?不按人头来拨款了,会按什么标准来拨?”这是湖南某大学人事处处长王林最为关心的问题。

  早前有专家解释,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并不改变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性质。由于高校的公益属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不能推卸,只不过是在责任方式和方法方面可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在财政拨款方面,取消编制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于高校的拨款就要减少,反而还会持续增加。只不过拨款方式将由传统的按编制“人头”拨付,改为综合经费核算办法和拨付标准,拨款标准主要是考虑高校的专业性质、社会服务等综合因素,与教职员工规模没有多大关系。

  王向前估计,由于编制管理权力转移,以后政府不能再简单地按人头给钱了,将来财政拨款可能会根据高校学生的数量、培养的人才质量以及科研成果等综合要素来拨款。

  “铁饭碗”没了,高校教师如何看待这项改革呢?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取得高级职称或在学术研究上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教授,对于此项改革并不在意,而一些年轻教师则称压力山大。

  北京某高校入职一年的教师刘子勋向记者吐槽,毕业时本来是冲着高校教师的这份稳定性来的,虽然收入不高,但有保障。现在编制要取消了,工作稳定性肯定会减弱。“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去企业,反正都是不稳定,企业收入高,还有一头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张涛介绍,近期他和部分教师交流取消编制问题时,大家的普遍观点是,任何制度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期,这项改革如果立即实施,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王向前最近也发现高校教师对这一话题很敏感,一些年轻教师已经感受到了编制管理改革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前是没有这样的担心的,因为编制实际上是国家给你的‘铁饭碗’,不是单位给的,比较稳定。但是取消编制后,人事管理权更多的放在学校,学校管理层将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发展需要,来决定要哪些人、不要哪些人。这样必然会加剧教师之间的竞争。”不过他乐观地表示,竞争会带来好处,将导致我国高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制度设计要跟上,防止精英人才流失

  取消高校编制将是一种趋势,建立政府与高校的新型治理关系,打造高素质、高绩效、能自由流动又相对稳定的高校教师队伍,将是政策和制度的导向所在。有专家提醒,虽然高校取消编制后仍会享受政府补助,对于如何消除教师们因取消编制而带来的心理不安定因素,相关部门必须加以重视。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强调,取消编制对多数教师来说影响较大,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政策”比较合适。“改革是好事,但不要因为制度设计出现偏差最后带来负面影响。高校培养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不要因为改革,把好老师挤到社会上去了。”

  王向前也提醒,变革要防止高校精英人才流失。高校固然需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但同时也要能够吸引和留住精英人才,尤其是最尖端的人才,应该留在高校。

  如何留住精英人才?采访中,多位专家和人大代表建议,是否可以划定一个标准,当教师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专业能力达到一定水准后,就能和学校签订一个长期合同,顶尖人才甚至可以被聘为终身教授。“国外很多大学都采取这样的办法留住人才,这一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说。当然,也要及时做好人才分流措施,如何分流人员,学校要形成机制。

  王向前反复强调,改革给年轻教师带来的挑战最大,他提醒年轻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好好考虑职业选择,从现在开始努力奋斗。

  加强立法控制和实施监督,防范高校用人腐败

  取消编制后,人事管理“完全自己说了算”的高校会否变得专制,甚至形成用人腐败?王向前表示,如果缺乏监督,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譬如把和领导关系不好的教师随意裁掉,把“关系户”留下来了。

  如何防范高校出现人事腐败?王向前建议,加强监督和制度约束应该尽早考虑。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行控制。总的来看,高等教育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和长远性、综合性影响,是决定和影响中国综合国力的战略性因素,取消编制这样的制度大变革,实施得好,会促进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蓬勃发展,如出现重大偏差,也可能会伤筋动骨。因此,建议将此项制度变革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充分讨论并作出相关决定,国务院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再根据全国人大作出的决定制定科学、合理、系统的实施文件。具体制度设计上,要对进人和裁人从程序上进行细致规范,不能由校长一个人说了算,重大事件必须要和职能部门、工会进行民主协商。另一方面,要从实体上进行制度约束。什么样的人被淘汰,要有标准。

  立法之外还要加强监督,监督主体和监督程序必须明确。“学校的职工代表大会要发挥作用。一项制度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经过大部分职工认可后才能实行。教育部门的行政监督、纪检监督要加强。在权利救济方面,信访渠道要畅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要用起来,并真正发挥作用。”王向前强调。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