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最怕中国的谁,日本人评论中国城市

时间:11-17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2000多年前,孔子及其门徒固然活跃于中国山东半岛,如今,儒学已经成为东亚文明的公分母,求其同,存其异,《儒藏》的气派将更广大。《儒藏》工程要在二十一、二十二世纪全球化新时代中展现它的全球意义,就应该扩大视野,将儒学作为东亚各民族各文化的精神之源,才能真正成为东亚文明与西方文明对话的思想资产。”
 
  知识背景
 
  《儒藏》工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来以儒、释、道三分天下,可千百年来。只有《佛藏》《道藏》,没有把儒家文化的典籍文献编辑为一个体系。2004年1月,北京大学联合2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正式启动《儒藏》的编辑工作。项目包括《儒藏》精华编,收书500部,约1.5亿字,计划2010年完成;《儒藏》(大全本)将收书5000部,约10亿字,计划于最新或2022(历届)年完成。还要编成一部《儒藏总目》和一部《中国儒学史》。日前,第一本样书已经问世。
 日本人的十四个特点:
近来,诸多评论指出,中国对日本的研究远远不够,在许多复杂的原因中,或许有一点值得关注:中日同为东方儒学文化圈,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混杂,颇难研判。圈子外面的人似乎看得更清楚些,否则,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的大作《菊与刀》也不会多年来被文化学界奉为经典。  
 
    格里高利·克拉克就是一位从外面看日本的人。这位71岁的澳大利亚学者现任日本国际教养大学副校长,早年曾就读牛津大学,为澳大利亚政府工作数年后客居日本,在多所大学任教达30多年,著述甚丰。这期间,还在香港学习中文。
 
    笔者和他相识,是在前几年的世界公众论坛“文明对话”第五届年会上,这个俄罗斯、印度、希腊共同主办的活动给予中国文化特殊的重视,单独开设了“全球对话背景下的中国文明”圆桌会议。会议也邀请了几位日本的学者介绍日本的文明,毕竟,它吸纳了来自中国的儒学,并加以发展、变革。
 
    有关中日儒学差异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最为熟知的便是日本的儒学剔出了空子的“仁”,空子主张即便对待敌人也要“仁恕”,日本则没有这个概念,否则,也不会有日本侵华期间的种种暴行。这一点,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一书有着详尽的论述。
 
    作为一个西方人,克拉克先生在认同上述差异的同时,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日本是岛国,由村落文化发展而来,他们的价值观基于本能,或者说,更感性,更实际;而中国是大陆文化,和外界有着长期的冲突和接触,因此价值观更理性。基于此,他总结出了日本人的十四个特点,征得克拉克先生许可,笔者将这些特点简单陈述如下。
 
    第一,具有强烈的群体性,习惯于听从命令。这恐怕是我们所熟知的,日本人行事整齐划一,好处是听话易于管理,坏处是一旦邪恶势力掌权整个民族会跟从,二战时期的对外侵略战争便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个人关系之间令人不可思议的诚实。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大阪附近的一个小村的汽车站附近,放着一袋一袋的新鲜蔬菜,旁边一块破木条上注明100日元一袋,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自觉把钱放到一个类似储蓄罐的盒子里。在日本,丢了东西不用着急,因为一般情况下拾到的人会送到最近的警察局。
 
    第三,日本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痴迷于秩序。日本人守秩序为全世界人所熟知,各大旅游景点,导游拿着小旗子带路,一群人默默排队跟着向前走的肯定是日本人。他们的完美主义,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卫生间干净程度的追求。日本宾馆房间都不大,但卫生间必定十分干净,好一点的都配有自动的“高级”冲水马桶,这一点毋需详细说明,用过的都知道。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