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喝药自杀惨剧频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时间:01-04编辑:佚名 今日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1.自卑心理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亲情欠缺,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呵护,体验最多的是孤独。受委屈了无人安慰,有困难了无人指导,和其他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造成心理落差。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久而久之,在心灵深处留下了阴影——自卑。
 
  2.焦虑心理突出。留守子女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看到了农村的艰辛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得过重,认为自己读不好书就对不起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焦虑。女孩小霞是个乖巧的孩子,由奶奶照顾,小小年纪学习非常努力刻苦。有次我发现她感冒发烧严重,叫她请假去看医生,她却执意不肯。事后才知道,她怕落下功课,成绩下降,对不起外面辛勤工作的父母,令人震撼不已。
 
  3.依赖心理强烈。有关调查结果表明,8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祖辈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而且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常对留守子女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百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
 
  4.价值观念扭曲。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多存在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的心理。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且隔代的老人多对孩子溺爱放纵,而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乱花钱的陋习。有些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十几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缺乏正常的积极的管教与引导,导致心理失衡,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二、矫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应该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亲友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3.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因此,“留守儿童”应该正确的认识自我,看到自己优秀的地方,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留守儿童”应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愉快的情感体验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应正确对待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