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他们很能吃苦。”吕新华大学时代的英语老师徐世芳回忆。
吕新达内时是副班长,肤色黑黑、学习认真、很喜欢笑,他和同学们会早上5点多钟就起床去河边背英语、晚上还会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徐世芳眼里,吕新华干活很勤快、学习不错、表现很好,整体风格属于“话少但做事认真”的班干部。
学英语是阴差阳错
1951年出生的吕新华,在15岁那年遇上了“文化大革命”。
不久,他就开始了山上下乡的生活,在诸暨老家的乡村里当知青,“大学梦”只能暂时深深地埋在心底。
1970年,中国的大学重新招生,实行推荐上大学制度。有些文化底子的吕新华获得了难得的上大学机会,当年的他很喜欢理工科,起初也是被推荐到复旦大学给水排水专业,但接到的通知书却是杭州大学外语系。
多年后,吕新华说,当年这个“意外”,除了让他觉得突然之外,还觉得有些抗拒,但在后来面对媒体采访时,都化作了一句:“我要是当年去了复旦,现在可能是一个工程师了。”
从1970年11月到1974年夏天,吕新华在杭州完成了他的英语基础学习。
在那个年代,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是有机会享受娱乐生活的。
在吕新华大学毕业的时候,系里组织各班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排演节目,准备在毕业晚会上作汇报演出。
吕新华他们班排练了当时红极一时的京剧样板戏《龙江颂》。
该剧是继八大“样板戏”之后又一部很有影响的现代京剧,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抗旱故事。
1963年春,东南沿海某地遭遇特大干旱,县委决定在龙江大队堤外堵江引水救旱。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主动随承担最大牺牲坚决执行县委指示,决定牺牲三百亩产田,放弃一窑砖副业收入,与本位思想严重的大队长李志田发生剧烈冲突。最后,江水英团结干部、群众,坚持送水到旱区,使全区九万亩受灾土地得到挽救。
陈才宇记得,吕新华演的就是李志田,他们全剧都用英语唱戏词,大家在台上演得跟过瘾,原本上台前还担心会不会有人笑他们用英语说“样板戏”,但是一站上舞台,大家都放开了,扯开嗓子就对着饰演生产大队队长的吕新华喊“team leader”。
陈才宇在2008年写的回忆录中还提到:“在《龙江颂》里扮演生产队长的L,一开始在外交部的信使队工作,后来做了外交部长的秘书,再以后升任外交部副部长,现在是香港的高级官员。”
这个“L”就是吕新华。
毕业那年,他和其他4位同学一起被分到了外交部,他被安排到外交部办公厅信使队工作。
由于频繁进行旅行,外交信使这一特殊人群面临的各种交通工具故障率远高于普通人。自1958年至1963年,共有6名中国外交信使在苏联执行公务期间坠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