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清华校园西半侧的清华学堂,与学堂路上的教学楼有些距离。每个午后,这里会不时传来阵阵争论博辨之声。一群少年在这里研读史记,探讨《利维坦》中的国家,梳理《安提戈涅》中的公与私,法与善。这群少年来自清华的各个院系,他们有人会在课后赶回实验室继续与小白鼠作斗争,有的人则会重新一头扎回演草纸的世界。
选课之初好奇而忐忑的他们,在尝试了新雅书院的课程后,或许都曾好奇,自己是否在接受通识教育,何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不同。下面,就让五爷带你走近通识教育的过去与今天,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作者 |人文学院最新或2022(历届)年级本科生 郭梦柯
通识博雅,器识文艺
通识教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有时也译为“自由教育”、 “文雅教育”)。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把它和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 , 但是直到20世纪初,通识教育才开始得到普遍关注。把general education引人我国并译作通识教育的是梅贻琦先生等第一批留美学生。
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港台地区,通识教育得到了普遍关注,而在内地常是用普通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来表达近似的思想。
实际上,通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形式。对通识教育的理解离不开对目前世界上大学通识教育现状的探究。在通识教育逐步被教育界所广为了解后,不同的地区和高校衍生出了不同模式的通识教育。
流变各异的通识实践
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是传统英国式高等教育的代表,其精髓就在于它们的学院制。牛津大学的学院制管理体制的学术分工非常明确:大学的职责主要是统一筹划全校的讲授课程,包括确定各学院教学的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讲座和研讨会等。
牛津大学的学院并不是按学科来划分,而是将不同学科的学生融于一个学院之中,让学生们相互学习。由于所有的讲座和课堂教学都是学校提供的,所以无论学生注册在哪个学院,都可以选择任意一门由大学提供的课程。
除此之外,著名的导师制也是剑桥、牛津在学院制之外的第二大特色。一个新生在选定学院的同时,也就选定了导师。导师会定期和学生交流,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引导、培养他们。
中世纪古堡般的圣约翰学院
美国的耶鲁大学常被看成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本科教育的典范,实行的是通才教育,非常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并且给予学生在学业上充分的选择自由。为了便于年轻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耶鲁也采用住宿学院制。每个学院都会有一个院长(Dean),一个主任(Master),他们都要和学生一起吃住在学院里。耶鲁在录取学生时是不分专业的,学生们到了高年级(三年级以后)再选择自己的专业,并且根据专业的不同获得文学学士(BA)或理学学士(BS)学位。耶鲁大学要求至少修满36门课才可以毕业,尤其强调文科和艺术对于学生一生的影响。
田园诗般的耶鲁大学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现于其核心课程制度。哈佛强调其本科教育是“非职业专科的”(Non Pre-professional),也就是说一名本科生可以对商业和金融感兴趣并且修很多这方面的课,但哈佛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商业或者金融的本科学位授予给他。
从二年级开始,学生会渐渐确定自己发展的领域方向,所有本科生的选课计划都是量身定做的。哈佛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后归为三类:艺术与人文、社会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
每一个学生,将在自己所属学科之外的另两个类别当中,各选3门科目共6门课程。哈佛的特点是强调人文和基础科学的教育。基本上来说,哈佛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只有一半与专业有关。
哈佛大学最古老的麻省大楼
近年来,通识教育一直是学界和大众所关心的焦点。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老师曾在演讲中说到:“对于‘怎样在大学推进基础的通识教育’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结论,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回答,所以要不停地实验。”
事实上,无论是剑桥牛津还是哈佛耶鲁,都仍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善。通识教育的发展之路不是赛跑,没有谁先谁后,没有谁快谁慢。每所大学自身不同,遇到的障碍也不同,唯有勇于尝试,在实验中摸索前行。
通专结合,清华版本
回到清华,最新或2022(历届)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新雅书院通识教育试验区。新雅书院以“渊博雅正、器识为先、追求卓越、传承创新”为宗旨,在近三年中为提升大学理念、开展通识教育、促进文理相长和通专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积累了初步经验。
新雅书院以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文化传统与当代精神、人文与科学为主线,以结构性的人文社科课程和分层次教学的数理课程为主体,采取小班授课、深度学习、有效研讨、学科交叉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近三年时间中,经过新雅通识课程“洗礼”的学生不再以应付心态认识和对待通识课程;其建设并运行了20余门内容丰富、含金量高、强度大、要求高的人文通识“硬”课,初步实现对数理通识课程的有效梳理和与各专业基础课程的合理对接。同时,新雅书院努力营造跨学科学习、跨专业发展的学习和培养平台,与诸多院系合作,首创并共同推进了创意设计与智能工程(CDIE)和政治经济与哲学(PPE)两个交叉专业。
近日,清华大学大类招生工作正式启动。清华将于最新或2022(历届)年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推行“按大类进行人才培养管理”的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按16个大类招收、培养本科生。每一个大类设首席教授,这些首席教授都是国内外鼎鼎有名的专家学者,其中还包括几位院士。
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朱邦芬就担任了数理类的首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气污染防治专家贺克斌教授出任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的首席教授。
在培养方案上,学校将按照大类培养重构培养方案,在各个大类设置“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等,帮助同学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从而确立自己的学科性趣。同时,在专业上注重厚基础,学生学习上讲究自主性,学校人才培养上追求高质量。这一改革举措在强化大类通识教育的同时,对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钱穆先生在《改革大学制度议》中曾说,“窃谓来日之大学,……,规模不厌其小,而课程务求其大。”这个“大”字可以有很多理解。对于今天的清华,这个“大”或许是“新雅书院”的“渊博雅正、器识为先”,或许是“大类招生”的“学科互补、先通后专”。
无论是“通人”还是“专家”,最重要的,或许仍是使其“胸襟必较宽阔,识趣必较渊博,治学之精神必较活泼而真挚”。清华学堂中那些侃侃而谈甚至是争执得面红耳赤的少年们,或许正是在追本溯源、切磋琢磨中锻炼人格、陶冶品性。
而清华从未中断对教育改革的探索,不断推进的是对适应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的尝试与进步。从新雅书院到大类招生,一步步迈向更好的教育模式,一点点塑造一个更好的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