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要求,如要求各地中小学利用各自优势积极作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育锻炼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及时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两会期间,也有代表建议小学设托管场所,错开放学下班时间。如何解决令人头痛的“三点半”难题?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注意哪些问题?
显然,教育部此项政策落地的背后是强烈的社会需求。一则,缩短学生在校时间的减负之举弊端日益凸显。例如,重庆市的小学生很多是下午三点左右放学,如此早的放学时间与大部分家长的下班时间不相符。小学生在放学后与家长下班前的这段时间里,一旦缺少有效监管,很有可能成为游戏厅、网吧的“常客”,这对孩子的成长明显不利。二则,首都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生有七成在参加课外培训。如此高的比例,既会提高家庭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一些非法、违规的课后培训机构也会给学生安全和成长带来隐患。三则,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处于深水期,家长对孩子升学有焦虑。在此背景下,课后参加培训成了不少家长的选择。正因如此,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始参与“有偿补课”。
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一来,留守儿童或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会在放学后有一个好去处,有效纾解了这部分民众的现实焦虑。二来,教师可以为有需求的学生辅导作业,这有利于减少违背师德的行为。三来,此举将迫使课外培训机构重新洗牌,对建立健康有序的课后培训体系起到推动作用。
虽然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已经从顶层设计上做出了安排,但要烹制好课后服务这道“菜”,单靠一个“好厨子”显然不够,还要细化几点内容:一要建立各级联动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既然将课后服务定性为民生工程,政府埋单便顺理成章,但一些欠发达地区因财力有限,未必能拿得出配套资金来。因而,要通过建立省市区联动模式,确保政府部门履职到位、投入到位。二要厘清学校和家长的权责关系。孩子一旦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就势必多出安全责任。各地在落实当中,要细化学校及家长各自的权责,既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又要避免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三要明确家长的投入比例。对于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较多的地区及学校而言,学校、教师的管理难度大、辅导任务重,而财政补助有限,如此一来,应明确家长对孩子参与课后学习要给予一定投入,以保障此项政策的正常运转。(作者 王瑶,系四川省绵阳市第二中学教师)
谨防好经“念歪”
罗树庚
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每天下午三点半左右放学,家长却要五点左右才能下班。学生早放学,家长晚下班,这段无法同步的时间里,孩子怎么办?“三点半难题”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地几年前就积极尝试并出台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老百姓解困。
地方政府积极作为,极大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如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能采用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措施,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教师给予适当的补贴,家长就不用支付高昂的托管费,把孩子送到校外“托管班”。这对于广大工薪阶层,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无疑是一个大福利。学生放学后,留在学校,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有计划地安排观看优秀影视作品,及时完成一些家庭作业等,利于学生的教育、成长与发展。因此,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可谓国家给家长送上的一个值得期待的大礼包。
当然,我们也要谨防指导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变味、变质。为了杜绝乱收费,杜绝挤占学生课后时间进行补课,许多学校采用的方法是一刀切,严格执行相关要求,狠抓办学规范。现在有了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后,是不是可以向家长收取一定的课后服务管理费了?是不是可以借此集体补课,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抓分数了?一个好政策出台,一定要防止在实施过程中走样变形,提防把好经念歪了的现象。最怕的是,上面描绘美好愿望,老百姓充满热切期望,结果完全走样,学生课后服务问题成为家长、社会诟病的又一个矛盾点。
为什么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会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教育部的关注?我觉得,在关注如何解决的时候,是不是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既然课后服务是因为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造成的。我们能不能让学生放学的时间与家长下班的时间同步起来呢?这样一来,不就没有所谓的课后服务这个话题了吗?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是朝九晚五,而中小学生则不同,他们早上上学的时间要早于家长上班时间,教育部又严格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个或者7个小时。如果我们能把中小学生上午到校时间调整为9点,与家长上班时间同步,不仅没有了课后服务这一问题,大家关切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也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