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四要素

时间:01-12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教育者选择具有特定价值取向的故事、创设合适的情境,情理并茂地对受教育者进行道理传授,助力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改变受教育者行为的过程。事、境、情、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四大要素,从事实出发,借助情境、倾注感情,达到道理入脑入心的过程。

    事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叙述的是具有道德教育内涵的故事,传递的是具有积极效应、为社会赞许的教育思想,期待的是社会成员都能积极践行道德行为。事是叙事的基础,叙事方法是增强教育效果的艺术手段。叙事首先要保证事的真实性。其次,要保证事的可信性。真实性是人物、事实客观存在,散发着历史的真实气息和真理价值。可信性是人物或事实并不真正存在,但社会普遍认可其中人物和事件的合理性乃至其中传递的价值。真实性和可信性之间看似矛盾互不相容,实际上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其矛盾体现在真实与非真实之间,其统一体现在情感认可一致上。

    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需要一定的情境做借用。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会让受教育者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增强代入感。例如,把武汉大学的学生带到半山庐、六一亭、李达院等建筑前讲解武汉大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一定胜于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感悟。笔者曾在用校纪校规、礼义廉耻教育恋爱行为不端的学生无效后,告诉他们“如果你们真心相爱,我愿成人之美,准备把你们的父母请到学校,轰轰烈烈给你们举办婚礼,可否?”这个反话正说、充满美感的情境教育一次性治愈学生的不端行为。情境化叙事就是把价值的选择权交给了受教育者自己,留有选择余地而不是强加给其预设的价值观。巧妙的情境设置往往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改变难局、僵局、困局,达到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效果。

    情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催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情感交流活动,不是思想输出了就一定能够实现掌握群众的目的。需要教育者投入一定的情感因素,实现教育者真情付出、受教育者真心感悟的效果。情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必不可少的因素,甚至在某些时候,情是决定性因素。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过程中,教育者以情感作支撑,可能激活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使教育者叙说的理顺利融入受教育者的心扉,通过真心关切、真心关爱、真心关怀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需求。倾注情感投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无形的感召力量,从而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效果。

    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者借用境、倾注情、叙述事、阐发理。教育者叙述的事是其主观选择,阐发的理是其理想期待。对教育者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叙述的事达到让教育对象明白教育者希望传输的理。历史上,出现过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萨克斯谏罗斯福总统签署“曼哈顿计划”等叙事经典案例,叙事者用生活化、可视化的情境设置巧妙地将要阐述的理转化成受教育者的主观选择。现实中,人民子弟兵、各级党政干部面对连日暴雨和洪水肆虐,不讲条件、不顾生死,英勇抗击在最危险的地方,生动诠释了行胜于言的真理。事和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因果走向,但事和理之间不是直线对应的关系。受教育者能不能领悟教育者期待的理以及能够理解到何种程度,不是教育者能够完全掌控的。

    教育者叙述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对应多种价值选择,教育者期待的选择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种。无论如何,教育者叙事总是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即使过程有偏差,也不能改变理是叙事的归宿这一特性。教育者在叙事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利于教育结果的因素充分预见、充分评估,并准备多种预案,努力让叙述的事沿着期待实现的理的方向推进。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