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浙江近日发布了学校合成材料运动场地建设和使用的“新省标”,对运动场地的使用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管理要求,如验收合格的场地要安排2个月以上的空置时间,并引入了“现场气味评价办法”。(《新京报》7月3日)
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层出不穷的“毒跑道”显然加剧了公众的安全焦虑。“毒跑道”不仅给孩子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也带来精神上的痛苦。那些“毒跑道”的无辜受害者过早地见识了风险社会的复杂与残酷。如果最值得托付信任的学校跑道都“危机四伏”,这些孩子们又怎可能健康成长?如果等到孩子们的身体出现不适、产生病症,再去亡羊补牢,只能徒增“悔之晚矣”的尴尬。只有增强“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给塑胶跑道戴上“紧箍咒”,孩子们才能享受跑道带来的运动的快乐。
这边厢,小学生出现了身体不适;那边厢,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却得出了“符合国标”的论断。这样的调查结论未必有作伪的因素,“国标太低”却是事实——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也有着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标准”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规则、最低水平的保障,采用“国标”在有些地方没问题,在另外一些地方却会出现问题。
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国标”的修改显然更加复杂、耗时。可是,区域性的“省标”更具有操作性。浙江省的“省标严于国标”,见证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担当,有助于为学校跑道提供更牢固的安全屏障。尽管“省标严于国标”初衷良善,在具体的实施操作过程中,却不能进入“初衷良善、方法僵化、效果差强人意”的窠臼。
学校跑道“先闻后用”要明确一个基本的价值共识,即学校跑道到底安全与否,到底能否投入使用,要强化建设前的规划立项、招投标以及建设中的质量监督,严守安全防线。倘若本末倒置,不可避免会导致学校跑道上演“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