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程序地应答幼儿

时间:12-26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在了解判断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应答策略适宜性标准的基础上,又该如何面对实际教学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师幼互动的情境?教师该以何种思路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呢?为此,我们要研究和探讨师幼互动的适宜过程和路径选择。

    所谓“程序性”策略,是指教师要做到在适宜应答时,应该遵循的思路和过程。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在具体的师幼互动情境中,教师要做到适宜应答,应当遵循如下的程序性策略:

    首先关注幼儿的表现,其次分析幼儿的核心需求,再其次判断情境的核心价值,最后选择适宜的应答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在应答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到幼儿的言行表现,在此基础上先对幼儿言行表现背后的原因和核心需求做出判断,再对该师幼互动情境的核心价值做出判断,最后选择具体的策略应答幼儿。

    关注幼儿的表现

    关注幼儿是师幼互动中教师应答的起点。在实践观摩与研讨中我们发现,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想的往往是“能教给幼儿什么”和“能让幼儿学到什么”,而事实上,这些想法、做法都是“教师本位”的体现,反映出教师“教”的意识和行为比较强,关注幼儿心理需要和发展需要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弱。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要从转变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开始,引导教师由“教师本位”向“幼儿本位”转变。也就是说,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和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是什么。

    分析幼儿的核心需求

    研究结果表明,“对互动过程中幼儿行为表现的关注和解读”是教师适宜应答的基础。教师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对其进行解读,就是要以幼儿的视角去分析和理解幼儿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以及幼儿的核心需求,做到“以幼儿为本”。教师具体要做到:以幼儿的视角和思维,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以倾听的态度和行为,关注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以专业的眼光和视角,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以敏锐的直觉和判断,关注幼儿行为背后的个性化需求。

    判断情境的核心价值

    在研究互动情境中的幼儿核心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对师幼互动情境的核心价值是否做出合理的判断是适宜应答的关键。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具体的师幼互动情境到底可以发展幼儿哪些能力做出的客观分析与判断。

    研究发现,教师对于师幼互动情境的价值判断能力是影响教师能否在互动中选择适宜的应答策略、进行适宜应答的关键。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对互动情境核心价值的判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师幼互动情境中幼儿行为的直接需求;师幼互动情境中幼儿当前表现和惯常表现是否一致;互动情境所涉及的对幼儿发展的核心要求。

    选择适宜的应答策略

    师幼互动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应答策略与幼儿展开互动,这是支持教师将适宜的应答观念落实到具体行为层面的保障。我们认为,在具体的师幼互动情境中,适宜应答策略的选择要遵循“关注幼儿——适宜判断——具体策略选择”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这样既能保证教师在应答中关注幼儿,以幼儿为本,又能确保教师具体策略选择的适宜性。

    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并不存在判断教师应答策略适宜性的唯一或普适的标准。因为幼儿不同的个性和师幼互动情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师幼互动情境中教师应答行为和策略的复杂性。教师应答策略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具体情境中幼儿核心需求和情境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还要因幼儿、因情境、因时而定,只有真正基于每个幼儿发展需求的个性化的应答策略才是适宜的。

    【案例】

    “你们为什么不表演呢?”

    到了区域游戏活动时间,丁老师应迪迪的邀请,和迪迪、仔仔一起参加益智区的棋类活动,还有旁观的亮亮。

    当棋子落到“表演区”的时候,按照游戏规则,参加游戏的三个人都要讲个故事,可是迪迪和仔仔都表示自己不会,所以不想表演,这时,旁观的亮亮则不紧不慢地说:“我会。”于是,丁老师说:“那好,你替我们表演吧,但你只能替他们两人中的一个人。”在使用猜拳的办法后,迪迪得到了亮亮帮助,亮亮替迪迪说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然后丁老师对仔仔说:“迪迪的表演已经由亮亮替他完成了,现在就剩下咱俩了,仔仔你准备讲什么?”仔仔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不会。”这时亮亮表示他可以再替仔仔讲个笑话。

    亮亮的笑话讲完了,孩子们在一阵笑声后,继续进行游戏。而亮亮却小声嘀咕了一句:“丁老师还没表演呢。”但丁老师没有回答亮亮,而是继续和孩子们下棋。

    第一轮游戏结束之后,孩子们的游戏兴致依然很浓,于是大家决定开始第二轮游戏。此时,亮亮由本来端坐在椅子上旁观,变成了趴在桌子上看大家下棋。

    当棋子落到“表演区”的时候,大家似乎都忘了原本的游戏要求,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亮亮问道:“你们为什么不表演呢?”但没人回应他。棋子再次落在“表演区”时,依然没有人提到要表演的事,亮亮继续问大家:“你们为什么不表演呢?”这时丁老师一边下棋一边说:“他们说了,我们都不用表演了。”亮亮似乎有些着急了,当棋子第三次落在表演区时,他语气坚定地说:“棋子落到表演区就一定要表演!”包括丁老师在内的三个人都没说话。

    【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教师和两名幼儿在下棋,另一条线是亮亮在旁观下棋游戏。教师虽然关注了与其下棋的两名幼儿,但对亮亮的关注却不够。

    那么,亮亮为什么要坚持“棋子落在表演区就一定要表演”?亮亮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这一情境对幼儿发展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显然,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分析是不够的。亮亮想捍卫下棋游戏本身的规则,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是他的核心需求。而这一情境对其他幼儿的共同价值就是强化规则意识,引导幼儿遵守规则。但是由于教师对亮亮的需求忽视,一方面没有满足亮亮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其他两名幼儿认为游戏规则可以不必遵守。

    综上,在该案例中,教师关注的是游戏的进程,忽略了亮亮的需求,对情境的核心价值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其对幼儿的应答策略也是不适宜的。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