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看好高中与名大学抱团

时间:01-17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据报道,近段时间,“优质生源基地”成了广州教育的热词,有多所高中学校成为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如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先后与暨南大学、华南师大等知名高校共建优质生源基地。该如何看待大学与高中的这种合作?本期争鸣刊发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大学的“优质发展”更重要

    汤勇

    被大学圈定为“优质生源基地”,这是不少中学梦寐以求的。在他们看来,这一闪亮招牌,不仅向社会昭示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且会赢得学校发展更多的资源要素,还会带来更加稳定、不断攀升的升学率。

    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共建生源基地”的背后,却有着与时代发展相悖的隐忧。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些所谓的“优质生源基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优质”?

    是在区域教育的资源配置中占有了绝对优势而铸就的“一枝独秀”,还是基于学校的普遍均衡、相对公平的前提下实现了一定区域内的共同优质?如果不是区域内学校普遍的优质,而是仅凭高校与极少数“优质学校”的一拍即合,则会诱导更多的优质资源向这些中学聚集,最终必将拉大校际间的发展差距,从而带来教育发展新的不公以及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更加不均。

    是仅靠分数的“优质”,还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优质”?如果将“优质”仅定义为分数优,“以分数论英雄”,一些高校为了抢占招生先机,掐到更多的尖子,急于结对建设所谓的“优质生源基地”,也许会把更多的高中学校逼上创建“优质生源基地”的战车,这无疑会为应试教育火上浇油。

    如今的高等教育质量饱受争议,提高质量必须让教育回归理性,回归常识,必须让高校练好内功,增强内力。如果不做到这些,而仅靠对“优质生源”的关注与控制,实乃舍本逐末。即使今日抢到了大量的“优质学生”,又如何保证学生毕业时的“优质”,又如何确保大学品牌的塑造和大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鼓励高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但这种“自主”不应仅停留在招生上,更不应仅局限于对“高考状元”“优质生源”的追捧上,而应该把办学自主的重心放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上,放在学生品行与专业能力的全面培育上,放在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建设上,放在优质课程、优质学科的开发上。

    笔者以为,高中学校尽管面对许多像“优质生源基地”这样的“金字招牌”的诱惑,但我们还是必须本着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随时保持一份应有的清醒和冷静。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和诱惑,我们一切的努力与取向,必须把学生的“成人”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如果我们不保持教育人应有的定力,一味地迎合这种所谓的“招生利好”,就将失去教育的本真与教育人的初心。

    当然,如能像报道中的执信中学的“元培班”那样,通过“优质生源基地”的创建,从高校引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学校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并与对应的高校、对应的专业相对接,倒不失为一个具有探索意义的行为,或许值得肯定。

    远离社会的喧嚣与浮躁,把每一所学校发展好,实现最大限度的教育均衡,让更多的学校变得“优质”起来,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进入适合自己的学校,这才符合“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也才是我们永恒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作者系四川省阆中市教科局局长)

    从提前掐尖迈向长链条育人

    王凯

    优质生源基地的设立,是高中教育普及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高中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中原本的双重性质,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以及为高校输送合格毕业生,正在发生实质性改变,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少,高中的大学预科定位愈发明显,客观上需要建立与高校更加紧密的联系,设立生源基地无疑为大学预科性质的凸显提供了直接支持。很多高校会向为其提供了优秀生源的高中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的荣誉称号,以示对高中生源支持的奖励。

    应试教育的笼罩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很多高校对自己招收学生的质量不满,这种不满又逐渐转移到生源校身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高校介入高中的学生培养,以生源基地为切入点提前谋划如何培养自己认同的生源。设立优质生源基地还有一个诱因,即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日益宽松。宽松的自主招生政策使得高校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招生布局,可以给予学生更实质性的优惠条件。

    然而,合理性并不能掩盖提前掐尖的弊端,以生源基地为招牌、以各类夏令营为名目、以自主招生为诱惑的高校招生混战模式,已经让各高校苦不堪言又不敢懈怠。鉴于此,这种掐尖模式迫切需要转换思路,重新布局,着眼于人才的长线培养,摆正高校与高中之间的关系,回归育人本源。

    长期以来高中教育呈现一种节点考量和短视倾向,这里的节点指的是高考,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升学,为此学校育人要素的组合都是为了顺利通过这一节点。教育原本是万米长跑,但节点考量将万米长跑变成了一百个百米短跑,致使学生每天都疲于奔命,考试文化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优质生源基地的设立使得高校和高中能够一起思考如何超越高考,改变节点考量的教育特征,思考“高中-大学”的整体育人布局,确立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建立合理的教育基本秩序,从提前掐尖走向长链条合作育人。

    跳出提前掐尖需要高校放弃功利性思维,以优质生源基地为载体,向高中输出优质资源,资源的输出不再是为极少数尖子学生量身定制,而是带有普惠性的共享,每一个在校学生都有机会享有来自高校的优质资源,从而改善高中的资源供给品质和供给生态。

    除此之外,优质生源基地还应是大学精神的宣传站。通过基地,可以让高中生直观体验追求真理和卓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学精神,而这些正是高中最为或缺、需求最为急迫的。

    长链条合作育人机制的建成需要共同认可的课程实体为载体,比如美国大学的预修课程,高中生选修这些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一来有助于学生申请大学,二来可以认定兑换大学学分。一言以蔽之,优质生源基地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不是恶性肿瘤,是一种教育现实,也是一种有着营造新的育人局面潜力的新要素,通过积极引导,能够焕发这种要素的活力,进而优化育人环境。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