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从零开始共读

时间:11-06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指南》中对“阅读与书写准备”提出了目标: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阅读对于幼儿意味着什么?阅读指导对幼儿有什么价值?阅读指导的根本指向应该是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对两个阅读活动案例进行了剖析和比较。

    场景一:教师先深入挖掘作品再指导幼儿

    马老师为大班幼儿选取了绘本故事“三个强盗”,并将故事的图像语言、色彩语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这堂阅读指导课中,马老师有很多精致用心的教学设计与指导方式,如在导入环节中,马老师从和幼儿共同创作故事书的封面开始,鼓励孩子们对故事大胆猜想,完成猜想的过程,故事便由此展开,主要人物也随之浮现出来。

    由于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强盗的恶,后半部分主要讲述强盗的善,马老师抓住了这一转折点,巧妙将故事一分为二,由孩子自己“略读”第一部分,指导幼儿自主阅读和讲述。对于第二部分,马老师认为这是故事书寓意的关键部分,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于是先完整地将故事讲述给幼儿,然后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细节。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变化的原因,马老师着重指导幼儿分析强盗眼神的变化和故事的整体色调变化,并适时加入背景音乐。

    场景二:成人以孩子的需要为前提进行共读

    同样的故事书,笔者使用了一种与马老师不同的指导方法。我们没有将故事进行拆分,没有刻意细致地解读,也没有深入地挖掘善恶主题,而是以孩子的需要为前提进行共读。我们总会在新画面出现时停一停,揣摩孩子是否有想要描述或表达的欲望,如果孩子希望重复讲述时,我们会重新绘声绘色地讲述一遍,在重复讲述中,孩子会注意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并会提出相关疑问。我们自由地和幼儿就故事书进行对话和交流,彼此分享书中的图画、故事或者彼此互相提问。由此发现,在自由的共读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独自完成略读,而且在被提问时,也能较完整地对故事进行描述和表达。

    分析:阅读是由“他读”到“自读”的发展过程

    两个场景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在场景一中,教师与幼儿是“已知”对“未知”的交往关系,教学指导的任务即是把教师的“已知”想法用某种方法表达、启发给“未知”孩子。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师必须先对作品有深入的鉴赏和剖析,才会对幼儿进行阅读指导。事实上,孩子的心灵在一定意义上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是神秘的黑匣子,我们自认为是在引领孩子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而进行的阅读,其实是一种“致命的自负”。杜威曾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猛烈批判那些在教育上具有“致命自负”的成年人,这种以“成熟”自居,以“教育儿童为未来做准备”为目的的观点和做法,事实上是一种“为预备将来而忽视现在可能性的教育观”。

    而在场景二中,成人选择和孩子一起从“零”开始共读,成人和孩子共同感受好奇、求知、想象、描述、惊讶、恍悟的情绪带来的阅读乐趣。通过这种共读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指导幼儿阅读的真正目的不只是培养幼儿思维的发展,还有情感的丰富。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才能体味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很好地成长为自主阅读者,所以我们需要适时调整指导方式,以保证幼儿阅读的发展,不仅要让幼儿有书可读,还要保证幼儿有自由的交流机会和表达权利。

    在阅读中,借助于语言的作用,幼儿会逐渐形成对世界最初的客观视野与理论视野。但反观当下对幼儿阅读的指导,有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只专注于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将作品根据识字、语音、语词等拆分为不同组块,只把故事书当做现成的教材让幼儿认识,忽视了幼儿在阅读时的情感需要与情绪流露,这是很可怕的。

    在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幼儿的阅读表现,关注幼儿的思想与情感,要重视幼儿阅读兴趣的启蒙,而不仅仅是阅读技能的培养。幼儿时期作为人生的最初阶段,未来的发展具有无数可能性,阅读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不只是启蒙,更是未来成长的精神食粮。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