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班子文化宜和而不同

时间:01-13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思维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人们大都希望能做到:“上下和声”——上级和下级对你都有较好的评价,“同事和气”——同级同事和下级同事都与你和气相处,“家庭和睦”——家人互敬互爱,“家和万事兴”。但作为一个班子,我觉得就要辩证地来看这个“和”。

    和与不和 把握好度

    过于“和”,可能是“附和”或“凑合”。无论是决策还是议事的过程,可以是“从上到下”的:校长提出自己的想法,班子成员进行“论证式”发言或“倾向性”表态,此时过于“顺应”校长,“论证”就成了“附和”;也可以是“从下到上”的,对议题由低位到高位逐个表态,此时过于“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语:“这是我个人的意见,最后由校长说了算”——校长说了算,你还说什么?

    经过充分论证的学校办学理念,班子成员理应积极践行,配合推进;而对于需要探讨的问题,就不能完全“听校长的”,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育探索是不能“随和”和“迎合”的。

    “和”与“不和”,尽在“度”的把握中。过于“不和”,校长威信会受到影响,副校长的工作就难以有效推进,中层做事缺失“方向感”,广大教师在某些方面可能“无所适从”。学校决策要“合谋共断”,“合谋”是要让大家“出谋划策”,“共断”则是要“集体决断”。过于“和”,约等于无谋独断;但过于“不和”,就可能因非理性的固执己见,造成议而难决。

    合谋共断 不乱作主

    校长要营创科学民主的议事氛围。民主议事制度,是改善班子关系的一种手段,是实施和谐管理的一种模式。具体运作时,应该严格议事程序不走过场,营造和谐氛围不乱做主,强化责任考核不流于形式。

    校长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合理建议。在谋事议事过程中,校长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未必最佳,此时倾听就是最好的做法。对民意资源要珍视之、善待之、深省之。

    校长要创建合谋共断的决策机制。我在厦门一中担任校长时,耗资两亿多元建设新校区是一件大事。一经报道,就有不少人来找我。按市里要求,此事要“超常规,不违规”,必须有一个领导小组,还要有监督机制,要“大楼盖起来”,还要“人不倒下去”。我们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和基建监督小组,最终,谋略产生于“两基”小组,智慧发端于“两基”小组,争辩发生于“两基”小组,细节完善于“两基”小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校区的成功建设,应当归功于这两个小组。

    民主规范 治校之基

    “和而不同”的管理文化,可以用一个顺口溜来表达,即“小事要通气,大事多商议,重大事项按程序。”

    理想的管理境界是校长集中精力办大事。但从实践看,校长还要面对诸多“小事”,有时还无法摆脱一些“小事”的纠缠,比如某位教师因交通问题对排课提出特殊的要求、学校小额采购的审批,等等。从校长的权限来说,是可以直接做主,但我觉得适度通气是有益的。比如对教师特殊要求的排课,就可以让分管校长审批,这样校长既适度支持了这位教师的合理请求,又不“越位”去做分管校长的事。

    学校的大事,不仅要商议,还要多商议,但不是“议而不决”。比如教师培训、课程领导、安全防范问题等,可谓“大事”。以教师培训为例,是市区培训为主还是校本培训为主,是统一集中培训还是分层阶梯培训,抑或兼而有之?这种大事能不商议吗?学校课程领导问题,如何从课程自然走向课程自觉,如何从校本课程走向本校课程,如何从课程领导走向价值领导等,是不是需要多商议?学校安全防范问题上,如何从人防技防走向观念预防,如何从专人预防走向人人预防,如何从安全管理走向安全文化等,不商议能有好招吗?

    重大事项按程序。学校的重大事项,是一定要走“程序”的。比如学校章程、学校办学的创新实践、学校干部人事工作等,都可谓“重大事项”。学校章程等自律性基本文件,是要经过学校上上下下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征求校友会意见,经学校教代会通过才能生效的;学校办学的创新有时是有风险的,是需要评估的,也是要让广大教师积极认同的,可以是自上而下的理性引领,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的感性呼唤,或是两端的“不谋而合”,总之不论路径如何,论证程序不可少;学校干部人事工作,有些是上级规定的,有些是学校可以做出决定的,“规范动作”必须走好程序,“自选动作”也需规范程序,这就为民主治校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