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与十三五中国教育的生长点

时间:11-14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最新或2022(历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为服务“十三五”教育规划研究制定,本报约请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以《教育新理念与“十三五”中国教育的生长点》为题撰写专题研究文章,分“教育质量的生长点”“教育公平的生长点”“教育改革的生长点”“教育结构体系的生长点”“教育决策的生长点”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6部分内容刊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我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前面五篇文章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着眼改革,这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改革的全过程中,我们需要时时保持战略定力,并且把我们的战略定力通过稳定的政策预期传递给社会。

    我们的战略定力,就是坚持把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去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教育法》的决定,新修正的《教育法》第五条将我国教育方针完整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集中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教育意志,体现着老百姓的教育诉求,体现着教育规律,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在1985年、1994年、1999年和2010年召开的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四个指导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纵观最新或2022(历届)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最新或2022(历届)年三中全会《决定》和最新或2022(历届)年五中全会《建议》,无不强调教育方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神圣使命,并在自己的工作中把教育方针细化、实化、活化、生动具体化。这就要树立育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观念,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树立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鼓励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促进每一位学习者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战略定力,就是坚持把更高质量和更加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转变,最新或2022(历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一步达到7600余美元,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国家因此在科教兴国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地位。可以说,抢占人才竞争的制高点,破解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渡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国教育由大变强的关键。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同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主要在质量方面。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不断提高我国人才培养水平。教育改革发展的另一个基本点是教育公平。教育要保障每一个人公平的受教育权,不论他(她)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他(她)在东部还是西部,也不论他(她)的父母是否受过教育或是否有钱。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教育之所以崇高和神圣,就在于它是改变社会分层、促进社会流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千秋万代。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把更高质量和更加公平作为两个基本点,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我们的战略定力,就是坚持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代化是中国百年之梦,而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先行奠基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最新或2022(历届)年)》提出,“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要求,“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教育部分明确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今年还将研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教育现代化成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教育现代化之所以要走在前面,是因为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国家大局,深刻理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教育现代化,表现在普及与公平方面,表现在结构与质量方面,表现在条件与保障方面,表现在治理与改革,表现在服务与贡献方面。教育现代化同时也是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