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石国鹏:家庭教育思想与手段需国际化

时间:01-01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腾讯教育讯 3月19日,“翼展未来”腾讯网国际教育展——最新或2022(历届)年国际学校推介会将在北京千禧酒店举行。北京四中石国鹏发言称,中国教育被一句话害得很惨,就是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从两三岁开始,从胎教就开始加码起跑、飞速,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很少有不半道崩的。很多的道理是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马拉松最终比赛的胜者,在一开始没有一个是领跑的,只要跟跑就行。

腾讯教育: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家长来说应该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的思维呢?

石国鹏:谈到国际化这个问题,我觉得是目前最热门的一个题目。我们的教育在走国际化的道路,我们的整个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在走国际化道路。教育如何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准备,我们怎么样去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这些都是我们很重要的话题。今天谈到家长如何做才能够促进家庭的国际化,或者家庭教育的国际化,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第一步,家长本身就要教育国际化的意识。家长的国际化意识来自于哪里?今天孩子如果是小学、初中,大概是在10岁上下、15岁上下的时候,家长的年龄通常在40岁到50岁之间。我们都应该是在文革以后接受的基础教育,甚至有的家长有完整的出国留学(课程)的经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过程就可以体现一定程度的国际化。但对于大多数而言,如果您没有自己走出国门去经受西方的教育,您至少可能去参观过、旅游过,无论如何希望家长能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在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发展史当中,可能我们更多想到的是西方的侵略、扩张、殖民、奴役,都是这些比较消极和负面的词汇。从一个历史老师的角度跟大家来沟通,我觉得除了看到侵略与被侵略这条线之外,还要看到另外一条很重要的主线,就是中国整体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换而言之,按照过去中国的千年不变的小农社会的发展来看,我们很难自己自由地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说句不好听的话,可能一定程度上我们今天的现代化、近代化是被打出来的。那如果我们只记住挨打,不记住长教训,不记住自己去完善,那你长不大。

从家长来讲,第一步是不能当愤青,不能提美帝国主义就是烦,时代不是一百年前、两百年前的时代了,所以我觉得这个家长要多读书,要多思考。

另外对待孩子,我希望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培养孩子,引导孩子走真正应该走的人生发展之路。比如说所有孩子天性都是玩,那我们如果强行地给他规定这个或那个,扼杀了他的天性,这个孩子将来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我刚才跟一些家长也在聊天中提到,比如说中国教育被一句话害得很惨,就是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从两三岁开始,从胎教就开始加码起跑、飞速,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很少有不半道崩的。很多的道理是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马拉松最终比赛的胜者,在一开始没有一个是领跑的,只要跟跑就行。这些道理其实说出来大家都懂,我希望家长静下心来以国际化的视野,以一个先进国家、先进教育的传统作为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印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广泛地去学习西方,也可以去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比如孔子的教育在很多时候就可以让我们深思到今天。

我在这儿主要提这么两点,一个是家长自身的国际化,一个是教育思想与教育手段上的国际化。

腾讯教育:我们也知道现在中国的留学生是越来越多了,而且还呈现了一个低龄化的趋势。您觉得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应该怎么样规划自己孩子的出国道路呢?

石国鹏:谈到孩子留学,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什么时候去、怎么去、去哪儿、学什么,这些如果都想清楚了,也就是一个很成功家长的范畴了。

谈到低龄留学,我觉得不可回避的是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这孩子是哪国人?

第二,这孩子是哪家人?

低龄留学,我理解指的是小学、初中就开始往出走,最晚是高中去读美国高中或英国高中这种学校。一个孩子在我看来他的12到18岁,就是中学的6年尤其是高中的3年是人生观、世界观最后奠基形成的时候。在他人生观、世界观最后形成的关键时刻,如果他不在父母身边,不在自己的故园,有些时候可能会产生我们意料不到,甚至无可挽回的非常严重的后果。

举个例子来讲,我曾经在美国碰到过一个顶级美国私立高中的学生,我跟他聊天发现他沉稳、大度、健谈,英语(精品课)好的像母语一样,中文当然也还可以,但是真的感觉上不如英文好。我问他什么时候来的?他说初一就来了。七年级就到了美国,我见他的时候已经是十一年级,在美国有四年半的时间了。我说你什么时候回中国啊?他说,我从来没有回去过。我说,你跟你爸妈有联系吗?他说,有啊,每个月都有联系。这个孩子七年级的时候是十二三岁,现在是十七八岁,在过去四五年里只是每个月跟他爸妈有联系,这孩子到底姓什么已经不好说了。我希望在这个项目里毕业的学生走出国门的时候都要有一个烙印是中国的,他是中国最精英的学生,是中国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课程培训出来的学生,他要有中国味。这不仅仅是为了中国,为了他的爸妈,也是为了他自己。

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理论上所有的民族在那儿都是平等的,所有的民族都应该有归属感,因为大家本来就是凑出来的。可是事实是美国也有种族歧视,而且是很严重的种族歧视。后来的就比不上先来的,按照殖民地的发展顺序白人是先来了,黑人是第二波,拉丁裔是比较多,中国人是比较晚的。我们后来的经常受先来人的歧视,如果你没有中国文化认同,你在那样的民族大熔炉里会被迅速边缘化,你长着亚洲脸,人家会问你亚洲情况怎么样、中国情况怎么样。当美国人发现你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还不如我的时候,可想而知你受的鄙视是什么样子的。在美国学中文是成风的,很多学校都有东亚系、东方文化系,比如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那能用流利的中文跟你探讨中国文化深层次内涵的有的是。我原来的学生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到第九年了他的导师是研究《金瓶梅的》,我相信全中国也没有几个人看过,因为老师说那是坏书。老爷子认为《金瓶梅》比《红楼梦》全方位有提高,要好得多的多,我都被吓着了。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对中国自己的文化,对值得骄傲的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的认识。我要让他成为中国人,这样他在国外才可以昂首挺胸地去做人。美国主流文化不是白人的文化,美国文化本身是大熔炉,我们融入什么,拿什么融入?很简单,拿舌尖上的中国融入,吃饭的水平怎么也比美国人有自信。所以在我的课程项目里面,高三学生毕业之前是要学烹饪的,你知道学会了做饭这个事对于你在美国生活有多么重要吗?所以我想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在留学的过程当中要保持一个审慎、理性的态度,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支撑体系,不要轻易低龄留学,这也是我创办这个项目让想出国的孩子在中国读初中、高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