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科研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加速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田沃土,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回首“十二五”,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实施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市教育局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在全市教研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课程实施、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及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推出了多名有影响的合肥优秀教师;树立了一批课程改革典型示范学校;总结推广了多个优秀教学法……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教研。近几年,市教育局紧紧围绕“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实施新课程行动能力,改进教研工作方式”这个中心,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基本职能,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各项教研工作,努力实现“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师队伍、狠抓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目标,把我市的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谱写了合肥教育新篇章。
深度教研 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早在2002年秋,经省教育厅批准,合肥市拉开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序幕。如今,我市实施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推进全市各中小学新课程实施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化阶段,新理念、新行为渐行渐深,新情况、新问题也渐行渐现。如何立足我市的实际,做好新形势下的新课程实施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实践中,市教育局将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至基层学校,阵地前移到课堂,与教师一起研究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通过开展新课程“教材解读、理念实践、专题调研”系列活动,努力突出教研工作的“真”“实”“深”。
为推动我市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市教育局组织开展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交流评选活动,推动学校课程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通过“一师一优课,课课有精品”活动,打造一批精品学校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引领学校进一步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着力开发校本课程,重点落实活动课程;强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各种地方课程资源,以全新的姿态构建适合学生需要和发展的课程。总而言之,我市在全面推进课程创新过程中,努力彰显合肥和学校办学特色,做到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差异发展,以丰富多元的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新或2022(历届)年安徽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我市获得优异成绩。此次评选全省共有39项成果被评为省一等奖,我市有9项成果获得省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23%,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平;市教育局“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整体推进的实践与创新”、市教学研究室“合肥市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双双获得一等奖;另有15项成果获得省二等奖;13项成果获得省三等奖。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有关高校和广大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这些获奖的教育教学成果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我市和学校实际,总结提炼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突出对课程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观念新、内容实、方法当、手段活、效果好。
获奖成果同时也反映出基础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和推广性,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对提高我市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区域内起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带动作用。
提高实效 进一步创新教研方式
教研工作的方式是确保教研工作真正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市教育局在切实抓好常规教研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着重探索主题教研、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几种教研工作方式,使教研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中小学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区域教研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的好形式。我市中小学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工作,以此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策略,并切实研究探索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的组织形式和操作办法,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积极倡导团队合作、同伴交流的教研方式,组织教师开展反思研究和行动研究,把教师真正引领到研究的境界中去,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者和创造者。
以现代网络传媒为基础,市教育局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构建纵横贯通、联系紧密、迅捷高效的教研网络实体,以网络教研与实地教研的有机结合为主要形式,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为平台,提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技术运用的水平,改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师对现代技术和课堂整合的能力与水平,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教研手段和形式。
全市中小学积极倡导网络教研这种新方式,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内教师的交流沟通,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实现基层教师与名师直接对话,创造基层教师走近专家、与专家名师零距离接触的条件与机会,把教师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使教师的研究走出学校的围墙,走出课堂的狭小范围,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模范引领 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名师引领,满园芬芳。为切实发挥我市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市教育局积极参与工作室的活动,对首批10个“合肥市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工作。最新或2022(历届)年5月,市教育局在我市王士春名师工作室召开了首批“合肥市名师工作室”工作现场会暨研讨交流会,总结首批名师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和所取得的成果,研讨、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市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的要求,市教育局完成第二、三批“合肥市名师工作室”评选、挂牌工作,并根据《合肥市名师工作室实施办法》,经过县(市)区推荐、专家评审、局常委会研究决定和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我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名师主持人6人,第三批名师主持人11人。为锻造一支具有本地影响的名师队伍奠定了基础。
为落实在每一所新优质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的政策,市教育局积极谋划建立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方式、评选方法和工作模式,力求将名师引领、教育均衡工作在每一所新优质学校落地生根。
此外,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开展送培送教、教学帮扶、巡回示教、城乡学校互助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通过有效教研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统计显示,最新或2022(历届)年以来,我市开展送培送教共110场,为超过140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送上一线名师名校长的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发挥名师在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科学评价
通过研究和努力,市教育局在高中教学综合评价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应用和检验,于2011年创造性地构建了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融“五模块”(即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科竞赛与特长、新课程落实与管理、学校教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为一体的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市教育局以“促进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注重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同时通过高中阶段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引导,促进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并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构建了高考评价、学业水平测试评价、学科竞赛及学生特长活动评价、高中新课程改革落实情况评估、学校教科研成果和教师专业成长评估等五大模块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大评价指标真正从根本上促使学校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必须服务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评价结果来看,不同类别学校的努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充分调动了各类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了评价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让不同层次和特色的学校各有目标,各有干头。通过科学的评价进一步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强化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的意识,激励各级各类学校立足校情、走特色办学之路,最终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
从最新或2022(历届)年开始,我市率先在屯溪路小学、潜山路小学推广“中小学绿色指标评价”。按照市教育局的规划,我市已经与上海市教委、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引进中小学生学业水平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合肥版的“中小学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种评价体系今后将推广到全市中小学。今后,我市中小学生拿到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单上,不再有具体的分数,取而代之的将是“优秀、良好+老师点评”这样的等级评价,“不排名次、只作诊断”这样的成绩单更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一轮的课改常态化运作,必须以新的评价做支持。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评价工作旨在发挥教育科学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学校、家长和社会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我市基础教育发展与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最新或2022(历届)年度全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测试及各县、(市)区自评报告的基础上,市教研室与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组成初中、小学两个调研小组,深入学校开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状况实地调研活动。调研活动选择庐阳区、瑶海区、高新区和长丰县的部分学校作为不同类型学校的代表,每县区小学和初中学校各1所。通过走进课堂深度观察、召开师生座谈会以及采集平时测试和作业等相关信息,客观、全面地分析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状况,系统总结各地在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成就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深入调查现阶段影响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要素,发现、研究我市义务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促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未雨绸缪让高三学子无缝对接全国卷
最新或2022(历届)年,我省将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回归“全国卷”,无疑是安徽高考命题的一次重大调整。为确保考生平稳过渡到“全国卷”,市教育局成立了“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影响”研究小组,开展六个专题研究,切实加强对高考改革工作的统筹、研究、指导和专业引领,充分掌握安徽省深化高考制度改革考试相关内容,尽早做好应对高考改革的各项准备,做到早学习、早宣传、早启动、早应对、早落实,积极应对新高考、理解新高考、赢在新高考,研究新高考招生方案,分析新方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应对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抢占先机,确保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新的高考背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提升我市高中教师教育教学的应对能力,一方面,市教育局在充分总结我市最新或2022(历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及时安排高考九个学科广泛召开多层次学科研讨会,群策群力,寻找应对最新或2022(历届)年的考试策略。另一方面,组织我市高考学科教研员前往石家庄教研室和石家庄二中进行学习交流,广泛汲取经验。此外,高考九个学科形成《高考改革暨选修模块开设调研报告》,对最新或2022(历届)年应对“全国卷”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于最新或2022(历届)年秋季开学前完成了我市“高考改革暨选修模块开设研讨会”,全市所有高中学校高三老师全部参加研讨。
为增强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顺利实现由“安徽卷”到“全国卷”的无缝对接,市教育局在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科学实施教学质量检测和优化复习方法策略等方面开展了极具针对性的主题教研活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保障作用。
以最新或2022(历届)年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视导工作为例,我市建立县(市)和市区一中、六中、八中、168中学互动交流机制,发挥龙头学校引领作用。将全市划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以市属重点学校为龙头,结合该校所在区域,呈扇形辐射,带动周边所有县区高中和民办学校高中教学,一并参加视导。在视导内容上,不仅有学科教学,还加上了教育教学管理,重点在于要求毕业班各学科复习教学深入研究“全国卷”和“安徽卷”的不同,深入课堂,考查实际教学,给各校各学科最新或2022(历届)年届复习备考问诊把脉,特别是对选考部分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发现高三教学与复习过程中的经验与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总结高三教学与复习中的有益做法,使优秀的经验得到推广和使用,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共用,促进全市高三教学质量效益的提升。
·陈明杰 张玉秀 漆琼琼·
“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科研硕果累累。展望“十三五”,市教育局将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面对新形势,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深化教研机制,增强研究、指导与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贡献,再次为我市教育科研工作谱写出更加华丽壮美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