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从困境中找到发展路径

时间:11-14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奇怪”的事情一连在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这所民办高校发生:

  经济管理学院杨老师最新或2022(历届)年考上了公务员,离开学校不久,又回到学校任教;后勤木工王师傅去了另一家企业,不久又回到了学校;电气信息学院辅导员张明明,到另一所民办院校并当上了学生处副处长,前不久也向学校表达回归的意向,哪怕重新担任辅导员……

  这些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安居腰包鼓,教师有想头

  “民办院校教师由于编制、身份、待遇、对未来发展的担忧等种种原因,面临不容易进人、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副校长胡新炼说,办学头几年,学校也遭遇此困。但困境只是暂时的,近5年来,学校不懈探索,从困境中找到突破。

  在加大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尤其重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近3年,学校几次调整薪酬制度,教职工整体收入也是年年见涨。

  向梅,刚进校3年,她笑着告诉记者:“刚来时每月只拿2000元多一点儿,现在可以拿到5000多元了,挺知足的。”

  不仅如此,学校还想尽办法改善教职工住宿条件。“把学校建成家的感觉。”常务副校长王银峰说,“腰包鼓了,有个温暖的窝,教师的心也就焐热了。”

  能力提升快,教师有干头

  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关注自己的未来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出台《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后备人才梯队选拔管理办法》等制度及20余条具体培养措施,激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并建立良性优胜劣汰机制,为青年教师搭建创新发展平台。

  “这几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寒暑假,都扑在课题研究上。”艺术设计学院青年教师常来雁,把课题研究作为能力提升的切入口,连续两年获得重庆市人文社科类重点课题。在他的带动下,学院6名青年教师也加入了他的科研团队,形成了校级、市级课题研究梯队。

  最新或2022(历届)年,傅翔、唐海燕、罗平3名青年教师成功申报市教委A类科研课题,学校不仅给予对等的科研经费支持,而且在年终考评中优先考虑优秀等级。学校30多名青年教师,正在读学校与重庆大学共建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学校还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全员工程实践,外派青年教师赴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当“学徒”,到生产一线学真本领。“我们对外派参加工程实践的教师,实行住宿、交通、生活、工作量‘四补’。”胡新炼说,真正让教职工无后顾之忧。

  如今,学校从办学初期内、外聘教师2∶8比例变成8∶2,教职工人数已经发展到千余人。教师学历层次由过去以本科为主,变成了以硕士为主、博士递增,教职工队伍正在向“三高”发展。

  事业成长畅,教师有奔头

  对优秀人才的大胆使用,使广大教职工看到了成长空间。

  “学校给了我很大的平台。”2011年博士毕业的段旻来到学校土木工程学院,“我只是想着先找一个容身之地,但后来学校渐渐吸引了我。”

  “许多老教授不计名利,毫无保留地传帮带。”一次去上海采购实验设备,由于不熟悉参数,时间又紧,段旻在凌晨1点多给学校黄教授打电话请教,“他在电话里不厌其烦地给我介绍各种参数,并一直等着我落实了以后才安心”。

  “我们的学术论文返回来的稿子上,满满的都是老教授们手写的修改意见。有位刘教授还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特地注明不同意思。”短短4年间,段旻成长为学校青年教师中第一位副教授。

  前些年进校的4名青年干部,在不到10年的时间一步步成长,现已成为学校的正处级干部。还有一批30岁左右的80后中层干部,都是近几年从年轻教师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要用事实证明,在民办校发展并不比在公办校差。”段旻说。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