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枫泾中学 在美育中关注幸福成长

时间:11-16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多年来,我校以大艺术观的视野,不断审视自身的办学方向、办学行为和办学特色,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出发,逐步走出了以美术教育见长的传统特色办学模式,形成了由“美术”而“美育”、由“美育”而追求人生的“自由与幸福”的特色办学系统。

  关注生命自由与幸福成长

  学校美术特色的形成,得益于当地浓厚的地域文化。我校居于文人书画传统与民间绘画交相辉映的千年古镇枫泾,本地青少年生长于斯,耳濡目染,对学校美术教育特色的形成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而学校的美术特色教育反过来又对当地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充实和提升的作用。

  “美丽的教育”作为学校独有的教育形态,有其特殊的含义:一是借美育人,二是创美育人,三是艺术体验育人。多年来,学校实现了办学视野上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单科美术特色转向综合性的审美教育;二是从学科美育转向全方位的审美化教育;三是从单纯的审美情感研究,转向关注学生生命自由、幸福成长的人性研究。在这转变的过程中,学校对“美”的感悟也逐步提升,经历了从关注外在“形式美”到内在“自由美”的培育,再到探索复杂审美关系中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

校本课程农民画 本文作者 供图


  建构人人会绘画的课程体系

  学校为每名学生提供了“综合美术课程”学习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拥有一支“画笔”。“综合美术课程”主要由美术类必修课程、综合类选修课程、人文修养类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即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素养。

  美术类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有:基础素描、基础色彩与基础速写。综合选修类课程内容分普及类选修和创新类选修。普及类选修包括西方美术鉴赏、农民画、动漫、国画、剪纸、平面设计、工笔线描等。采取自由“走课”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相关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想学的课程。创新类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创新班学生开设,包括创意速写、装饰色彩、具象表现绘画、线性主题创作、泥塑创作、产品设计、综合材料绘画、立体构成、小课题探究等。

  人文修养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科技、艺术与体育。由此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感悟艺术、实践艺术,达到锤炼人格的作用;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感悟科技的美,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通过“毽球”特色体育项目活动,将艺术与体育融合,感受运动中的艺术美。

  实践活动类课程内容主要有野外采风写生、开办个人画展、社区实践、农民画基地实习和学科审美化改造课程等。通过写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纯熟绘画技巧,深刻理解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作品美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办个人画展,使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境界理解艺术。通过接触大家、名家的名画、好画,提升学生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建设课程文化,为此,学校确立了以审美文化为内核的学校课程体系的架构,强调了审美文化在特色形成中的作用与功效,使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有灵魂。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了二次开发,统一学科教学中的美育目标,同时对学科渗透“美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譬如,语文突出语言美、数学突出逻辑美、历史突出人文美、化学突出变化美、物理突出科学美、地理突出自然美等。不同学科在“美育”层面上得到了统一。

  形成个个懂欣赏的教育氛围

  学校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对德育活动进行审美化改造,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主动接受教育引导。

  一是“借美育人”的探索。学校借助于已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通过作品展演、竞赛活动等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在欣赏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二是“创美育人”的研究。“创美育人”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内容、教育过程进行审美化改造。一方面体现为“自由与创造”,即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体现为“交往、对话与体验”。学校开展了主题明确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态、环保、和谐、美好等方面入手,描绘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与自然,并以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展望了和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前景。三是“化美育人”的推进。为改变说教和灌输这一德育模式,学校开展了“以美的情感体验为主线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用故事的开展来代替传统教育中的说教与灌输,形成了“民间故事进课堂”“一画一故事”“一人一故事”“一景一故事”系列活动,借助故事进行教育的形式,在拨动他们心弦的同时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引发情感共鸣的同时,把自己的感悟运用于故事创编之中。

  倡导处处有创新的教育局面

  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以培养审美的人、理性的人、善良的人为教育指向,进行了“以艺术为基、以科学为实、以人文为魂”的教育总体设计,形成了融“艺科文一体”的学校创新体系。学校努力探索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学校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摸索出一条适合于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整体工作互助互利、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学校利用创新教育促进班级的管理,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并把科技创新教育灵活运用于学科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学校还把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白“创新就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学校在“美丽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大量调研,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从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师生合作、方法运用、教学辅导五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以“五美”为特征的理想课堂教学审美化标准。一是目标设计美。教学的三维目标要达成,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容量恰当。目标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教学流程美,以美激情、以美导学、以美正学。教学过程要流畅,教学不拖沓,要体现松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美。三是师生合作美,强调师生互动,教学对话、情感体验、自主学习、感受成功。教师主导要体现“有序、有度、有效和有情”;学生主体要体现“有动机、有过程、有习惯、有方法”。四是方法运用美——教法优化、手段恰当、自然分组、情景创设。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教材学情,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注重板书设计。五是教学辅导美。教学强调课内外结合,教师辅导与作业批改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学前自我预习、学中教师点拨、学后归纳整理,自我辅导与同伴相助相结合。以“五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审美化标准的清晰化,为基础型课程学科审美化改造推行提供了科学向导。(作者陆旭东,系上海市金山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校长)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