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

时间:01-13编辑:佚名 教育新闻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乡村教育一直是农村建设中最受瞩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公益界一直倡导并践行着“一对一”定向捐助及支教模式,希冀提高乡村教育水平。

    如今,一个名为“烛光行动”的项目兴起,并倡导“资教”,即用本地的资源解决本地的问题。项目负责人于奇文认为,“乡村教育的未来在于教师,没有了讲台上的那个人,一切都是徒劳”。

    一次被拒绝的捐助

    三年前,做企业的于奇文与公益毫不沾边。最新或2022(历届)年底,他看到一则新闻,贵州毕节五个流浪儿童,因躲在垃圾桶里取暖,一氧化碳中毒,闷死在垃圾桶。于奇文看了很有感触,当天他刚送完孩子去学校,儿子还在车上调皮捣蛋。于奇文将这则新闻分享到了朋友圈,很多朋友响应,孩子们的惨痛遭遇,激发了一群企业为乡村孩子做点什么的想法。

    于奇文带头,找到了贵州当地一所乡村学校校长。电话中,于奇文提出一对一捐资助学。没想到,他的要求遭到了校长拒绝。

    “这是我第一次跟校长通电话,但给我的触动太大。他说,先生,我很感谢你的爱心,但说心里话,学校不愿意接受你这样的帮助。”于奇文回忆,这位校长跟他详细解释了原因。

    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实行十多年,免交学费和书本费,学校提供营养午餐,乡村的失学儿童越来越少。对于那些辍学儿童,不是每个月几百块钱的资助就能解决。校长告诉于奇文,他不希望孩子们养成伸手等钱的习惯,而是凭自己双手获得。

    校长的话彻底打动了于奇文,也颠覆了他的公益理念。最新或2022(历届)年,他去了11趟贵州,跟校长、老师坐在田间地头聊天。

“烛光教师”蒋文婕正在教孩子们用电脑画画。


    他一直思考,公益人士的帮扶究竟给山区的孩子带去了什么?“结果我痛苦地发现:一年多了,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给孩子太多改变,而更多的是作为我们自身的一种满足感。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信号”。于奇文开始反思,“原来做公益不是我们想带给他们什么,想让他们怎么样,而是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1234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