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文化创造力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世界经济创意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量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9%。然而,中国当下的版权贸易5:1的赤字情况不免让人担忧。大量的复制,鲜有的原创,正动摇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难道,中华民族向来是个没有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吗?当然不是!纵观历史,我国的文化瑰宝不胜枚举,《诗经》、《红楼梦》、《清明上河图》、《兰亭序》无一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如今,畅销书架上总是陈列着一些国外的流行书籍和有着千篇一律内容的青春美文,影院的滚动大屏幕上总是显示着众多国外大片,各大音乐网站的推荐歌曲也多为流行音乐,还有近几年席卷中国大陆的“哈韩”、“哈日”之风,以及那全民皆知的“山寨”,都在无形中疯狂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
当我们为畅销书排行榜上有中国经典名著而欣慰时,永远无法登上前几名宝座的情况却让我们默默悲叹;当我们正为有《建国大业》这样的影片而庆贺时,“名人效应”却将我们推向谷底;当我们正为有浓浓中国风的乐曲而感到欣慰时,变味的唱法让我们叹息不已。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日益衰退吗?当然不能!现在,一些文化人转型为文化商人,他们更多地依赖大投资、大题材、大制作、大宣传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影响力,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却忽视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并被“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很快就会迎来文化创造的“世界末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一份淡泊与宁静。“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若不淡泊,怎能做出文化;若不宁静,怎能使这文化充满“文化”?我们要戒骄戒躁,勿被那些功名利禄所诱惑,而应一心想着“文化”。一支烟管、一壶茶、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支笔、几张纸,这些便是蒲松龄先生全部的“文化世界”。
可是,就在这如此简单、朴实的世界里,他创造出如此经典的《聊斋志异》。我们不妨也向先生学习:作家将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支笔、几张纸、一杯清茶或咖啡作为他们全部的“文化世界”;音乐家将一把乐器、一支笔和一张五线谱纸作为他们全部的“文化世界”;画家将一块画板、一张纸、几支画笔、一盒颜料作为他们的“全部世界”;雕刻家……若是如此,我们所创造的,即使不是惊世之作,也将是充满“文化”的文化!其次,我们应把握文化创造的核心。真正的文化人应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敏锐的文化“嗅觉”,并有着强烈的责热感与使命感。时尚界有“潮流”一次,文化界亦如此。譬如,今天流行魔幻小说,明天就会涌现出一大批“原创”作品,明天流行唯美画风,后天我们就会看到一幅幅换汤不换药的“唯美”画作。此时,真正的文化人应有 “走自己的路”的精神,将那些潮流之风全部挡在门外,静下心来独立思考,独立创造。但是,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埋头苦干,那也是不可行的。我们还应具备对敏锐的文化“嗅觉”,即敏锐的洞察力。《桃花源记》若只是体现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捕蛇者说》若只是诉说捕蛇者的悲惨遭遇,《促织》若只是讲述成名的起伏经历,它们也便不会流传至今且仍为人们所称颂。我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将文章赋予现实意义,使之深刻、耐人寻味。同时,真正的文化人还应具备强烈的责热感和使命感。《南方周末》被评为读者“最喜爱阅读”的报纸,这正是因为它有“良知”。它顶着压力,将无数事件背后的真相告知世人,承担了作为报纸的责任;从创办的第一天开始,它就自觉地意识到“作为党报的补充”的使命,对读者进行兴科学与民主的启蒙——这样的报纸才是我们正真的“文化”!
我相信,有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有了对文化创造力核心的正确把握,我们必将迎来中华民族文化的再一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