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_1200字

时间:01-04编辑:佚名 高三作文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对于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我来说,对于生活或是关于这个社会的其它东西是有必要思考。这并不能因为我不能改变,而放弃对于它原有的认识。

我是名学生,而且是一个并没有过人之处且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因此面对具有相当差距的同龄人,一定也会发出感叹。相比较下,他人的完美给予自信心的打击自然很重。可并没有办法去改变过去所遗留的事。如今的我多少也有改变,面对差距所不能做的就是抱怨。以下的基础的确无法改变,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真正思考过也就不会去计较太多。

不公平就是这个世界的平衡,它就是一个筛选网。在不公平中处于劣势的人在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你能够凭着那份坚持,在逆流中伴随着能力的提升,劣势也会改变。而没有那份坚持,自然会在逆流中倒下。社会本来就是自然界在人类范围内的延伸,法则自然也就是弱肉强食,自然倒下的人得到的怜悯是少的,也许有人会说假如能够站在不公平的优势方就不可能会倒下。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站在优势方就会失去更多能力提升的机会。有的只是那很少的很少的,而根本就没有坚持力的人自然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

中国的教育模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应试教育”。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模式并不好,可又有多少人真正想过它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很多人说数理化生物出身社会后是用不到的,因此就该少学。实际上我想说不用就不学吗?学习它的目的是培养每一个人具备成为科学家的素质。另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思维提升起到一定作用,用来弥补先天的不足。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不在这方面。而应该是语文上(因为我是理科只就理科谈),可能是我语文成绩不理想而导致我的思考。但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的价值。

谈到语文,不得不谈的就是汉语语法。最早见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他第一个将西方语法引入汉语教学中,从此,汉语语法研究先是在模仿西方语法学、后是在西方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走了整整一个世纪。怎么说呢,这方法是具有开创性,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是为了规律的表达和让更好的掌握语言。但就我看来,这种引用西方语法违背了汉语的精髓那就是“变化”。中国五千年,世界也有五千年。每一个时代也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文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于是我将时代分为上古,中古,近现代。近现代自是不用说的(因为已经承认并采用汉语新语法)。对于上古肯定也是无法比较的,因为文明在那是还相当单一,并没有成熟的文字,像象形文字,甲骨文到了文明鼎盛时,这些都产生了变化。

那就说说中古,多的不说,就将汉语与英语做一个比较。从秦开始算起也有两千多年了,在这时间内英语的变化已经是翻天覆地了,甚至数百年前的莎士比亚时代也已经被称为古英语。它的变化是为了适应每个时代的特性,然而却也是时代间产生了不可穿越的网。它一旦改变便会颠覆已过的时代文字,也就是说它——英语并不具备“变”的特性,这原因来自于它过于规律的法则和构词。然而汉语仅仅字形上发生了改变,但依旧有着几分相似。换而言之万变不离其宗,意思是它具有“变”的特性,唐宋有诗词,元代有曲,明清小说鼎盛。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作。如今也能够展现它们的美丽,和各个时代的特征,文字将这些时代完整的联系起来。换而言之今日的汉语与中古的汉语无异,那么如今的语法是否能够规律的表达那些时代的“荣耀”呢?是否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语言呢?答案依旧是否定的。本来就是不同的语言系统如何统一,这种“引进”根本连目的也达不到,违背了汉语的“变”,这样只会使汉语向西方发展,在未来渐渐失去汉语这五千年来所积累的精髓,那么诗词曲,诸子百家之作也将会像古英语一样被时代所隔离,对于我们就会失去很多对历史的回忆。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