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我被一则报道震撼了——上海某重点中学17岁的高中生韩寒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一面世就成为畅销书。韩寒16岁获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据说韩寒如上满高三,成绩只要不是太差,就有机会免试进入包括北大在内的全国10所高校深造。然而韩寒学业成绩极差,以致高一两次留级而退学。令人嗟叹不已。
更让人叹息的是,韩寒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不错,中考数学差4分达满分,上了高中却放弃全部功课。
引起我注意的是,韩寒并非那种纵情任性、恃才自傲的文学爱好者。他博览群书,当中不乏文史哲名家经典。据我了解,这类书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乃至研究生厌弃的,中学生更乏人问津。如今学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迫背标准答案,从小就滋长了厌学情绪。他们很少能够体验到主动读书的乐趣,也实在无法从浩如烟海的课业中抽空读“闲书”。
韩寒饱读闲书令他思维敏捷,笔锋犀利。编辑把一团纸放进一杯水中,让他即兴命题作文。一个小时后,纸团沉到杯底,韩寒的文章则浮出水面,题为<杯中窥人》。他从纸团慢慢被水浸透,联想到社会中人如杯水中纸,个性在群体中逐渐被侵蚀直至消融。评委们一致评定此立意奇特的文章一等奖。在此之前,韩寒已有两篇文章同时入围,据说也写得十分老到。
韩寒饱读闲书令他比其他孩子有更充足的做人底气。当今青少年早恋、早发生性行为、出走、犯罪、自杀乃至杀人愈演愈烈,皆因幼稚、无知、脆弱、纵情、任性和没有责任感所致。社会舆论终日大呼小叫亦枉然。韩寒小小年纪就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负责表现在他坦然面对退学这一重大人生挫折,没有怨天尤人。
韩寒饱读闲书令他个性鲜明,敢于选择与众不同但充满风险的人生道路。他选定了写作之路,认为数学学到初二足矣,多学则浪费时间。酷爱读书写作的韩寒不但语文考试不及格,而且最讨厌语文课。他说他写作的秘诀就是不读语文书,他认为它只会禁锢人的思想。他公然点名评论语文课本中几篇著名散文是三流文章,这种胆识让我这老顽童也佩服。
韩寒饱读闲书令他有开朗的心胸包容自己和他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他并没有流露出孤独的恐惧,他不要求别人学他,甚至不奢望别人理解他。他虚心接受师长批评却一如既往我行我素,已表现出悦纳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已开始向幽默升华,且听他对记者讲述一件关系到自己的荒唐事——他有一次做一份试卷的阅读分析,分析的正是他的获奖文章,共7题,他竟然做错了4题,其中一题问作者在文中某处的用意。“真惭愧,我把自己的用意也搞错了。”
也许读者觉得我把韩寒看得太完美了。我本无意赞美韩寒,如此折损一个孩子是一种罪过。韩寒刚刚获得大成功,韩寒又刚刚遭遇大挫折,这两种人生际遇都不是一个17岁少年能够应付自如的。我相信韩寒一定会痛苦,我相信他是一路踏着痛苦走过来的,我相信还有更多的痛苦等着他去超越。
韩寒的痛苦是偏才的痛苦。偏才是人类的普遍现象,但是学校教育却不容偏才。学校已经变成了生产工场,考试是检验产品的惟一手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是人类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无奈。
偏才往往是个性化人才,倘能成才就必然受社会青睐。遗憾的是,很多偏才被学校尤其是高校拒诸门外而无法成就。有所成就的偏才往往比常人经历了更多的痛苦,因而更成熟更富生命力,也就更具竞争力。
失败与成功,痛苦与快乐乃相依相生的矛盾,智者视失败和痛苦为人生财富。我们如果在人生早期积累了这笔财富,中、晚期便可享受成功的快乐。诚然,前提是能够承受痛苦、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