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温州商学院三位一体成绩查询和入围考生名单查询

时间:11-22编辑:佚名 高考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四、报名及考试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最新或2022(历届)年2月27日―3月26日

综合测试(笔试):最新或2022(历届)年4月15日下午13:00-14:00

综合测试(面试):最新或2022(历届)年4月16日上午9:00

五、报考费标准

110元/人

六、综合测试程序

1.笔试

根据笔试成绩,按各专业招生计划数1:5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名单

2.面试

笔试次日进行面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采用上机考试形式,英语采用常规面试形式,其他专业采用无领导小组面试形式)。

3.成绩查询和入围考生名单公示

综合测试结束后,考生可通过我校招生网查询综合测试成绩;各专业按不超过招生计划数1:5的比例确定入围学生名单(入围面试但未参加面试的考生将取消综合测试入围资格),入围学生名单在招生网上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综合测试成绩=笔试(满分为100分)*50%+面试(满分为100分)*50%;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公布以来,新高考成为大家广为关注的热点。按试点方案规定,最新或2022(历届)年各高校就该确定、公布各专业类或专业的选考科目范围。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宁波诸多高校中还没有学校确定选考科目范围。高校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面对新高考,高校需要考虑的事真不少。

  按专业招生还是按专业类招生?


  近日,宁波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说,针对新高考,目前各学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调研,研讨招生专业的具体设置安排。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以学生为本,以专业导向进行招生,目标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为宁波大学是以大类方式在招生,因此需要做相应的内部调整。同时,针对三位一体招生,学校也要相应地进行调研调整。”该负责人表示。

  新高考后,是按专业招生还是按专业类招生?同宁波大学一样,这已成为各高校的一大纠结点。

  宁波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办的楼文斌老师说,之前每年高考后,各高校招生都会划定一个最低投档线,然后学校在这个投档线以上调剂各专业生源。但新高考后,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不再以学校为单位划定最低投档线,而是以专业或专业类为单位划定录取分数线。楼文斌认为,这样一来,很可能会造成一所高校内,各专业之间的录取分数线差距极大,特别是一些冷门专业,很可能连生源都成问题。到底是按专业招生有利,还是按专业类招生更有利?学校对此正在研究之中。

  专业选考科目该设定几门?

  专业选考科目,该不该设定?又该设定几门?这成为目前各高校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按试点方案,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必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课选考3门。记者了解到,目前无论是各高中学校,还是家长和考生,当前普遍最为纠结与苦恼的问题正是选考问题。

  究竟选考哪三门学科?学生除了考虑自己的志向兴趣及学业专长外,还要考虑到对接大学的招生科目。按规定:“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

  按试点方案,高校须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有高校老师分析说,也就是说每个专业或专业类可确定0门、1门、2门、3门科目。可对于高校来说,该不该设定选考科目?设定的话,又该设定几门科目?这成为高校的又一大难题。

  宁波工程学院楼文斌分析说,估计一般的高校到时更多地会确定3门科目,或是干脆不确定选考科目,因为这样,届时考生报考的余地大,高校选择学生的余地也大。而只有那些顶尖的高校,届时才会确定1门选考科目。

  一名考生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究竟怎么办?

  新高考后,浙江高考有四种模式,其中的高职提前招生模式,也存在一些让有关高校疑惑的问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张定华介绍,按照新高考政策,在提前招生中,一个考生可以同时被几所高校预录取。那么,什么时候考生必须确定入读哪一所高校?这将影响到一所高校当年的招生。可是试点方案并未提到这一点。

  此外,“3+2”五年一贯制今后怎么走?也是各高校关心的,但是新高考方案对此并未提及。据了解,“3+2”五年一贯制涉及的学生并不少,仅宁职院每年“3+2”五年一贯制学生就有600人左右,整个浙江省每年有2万多人。“3+2”到底还招不招生?怎么进行?“我们在等相关细则。”张定华说,对此学校一无所知。

  采访中,张定华表示,目前对于实行新高考后,提前招生该怎么招?学校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方案,但她透露,学校会对提前招生专业加以适当调整,尽量在提前招生中展示考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鼓励高中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学校还将在提前招生中设置素质特长考核,对一些文艺、体育等特长生进行适当加分、倾斜。

 9月19日公布的《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同时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请他解读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的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1

  自主选择——

  扩大学生学校双向选择权

  刘希平说,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校与学生不断相互选择中实现的。浙江的试点方案改革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强调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旨在实现从选课到选考的推进,并通过扩大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使招生公平从已有的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进一步走向内容公平。

  考生既可在不同模式高考招生中自主选择,又可在统一高考中自主选择选考科目、考试时间和选报专业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考生,可自主选择确认1所录取高校。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发现专业性向,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分散考试压力,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根据浙江试点方案,高校研究确定相关考试招生条件要求,包括考试招生模式选择、选考科目要求、综合素质和中学阶段成长记录使用等,以及三位一体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的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方式,旨在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高校,有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助于高校及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2

  多样科目——

  半数科目可选考,多数科目给两次机会

  浙江试点方案提出,统一高考招生共6门科目,其中3门由学生从高中统一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时,选考科目只要与高校选考科目有1门一致即可。

  统一高考招生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语数外每门满分150分,按得分计入。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并由考生自主选用1次成绩。刘希平说,多数科目考试机会增加到2次,可有效降低学生应考心理负担,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一考定终身得到弱化。

  此外,单独考试招生,浙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职业技能”。除涉外类等专业按学校要求需参加英语考试外,外语科目不作统一要求。

  关键词3

  综合评价——

  评价从单一向综合转变

  为解决统一高考选拔评价标准、方式相对单一,学生和学校选择空间较小,一考定终身等问题,推进素质教育,浙江试点方案十分重视高考招生改革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校教学改革相衔接。统一高考招生实行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高职提前招生实行高中学考或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单独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

  刘希平说,四类考试招生模式均强调评价选拔的综合性,由此推进人才评价从单一向综合转变。改革试点对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这样做,既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选择权,促进高中学考与高考的有机结合,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又可以解决不同科目、相同科目不同期考试的可比性、公平性。

  关键词4

  确保公平——

  全面监管,阳光招生

  浙江试点方案提出,一是以制度保障公平。进一步完善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刚性计划管理制度,考试全部实行全面监控、全程录像。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严格实施考生与考场、考官随机匹配、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和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

  二是以公开促进公平。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政策制订倾听民意,政策形成广而告之,政策实施规范透明,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程序、投档分数线等全面向社会公开。政策加分考生、特殊类型考生名单多级审核、多级公示,确保考试招生全程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以监督维护公平。始终将考试招生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下。纪检部门进驻命题、考试、录取和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现场,全程监督;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和自律、监督和制约相结合的完备的体系,确保社会对考试招生的有效监督。

  刘希平最后说,概括起来,此次浙江深化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有四个特点:一是多元选拔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学生和学校选择权有效扩大;三是考试的社会成本有效减少;四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接更为紧密。

“哗……”一阵掌声,从台州黄岩中学报告厅传出。

  11月18日,台州市200余位教育界人士齐聚于此,进行一场关于高中教学安排如何适应新高考的研讨会。

  “新高考政策下,高中教学安排要考虑三个问题:课程怎么安排、学生实际情况、学校实际情况”,“如果实行走班教学,我们学校还缺不少教室和实验室,如何解决”,“教师工作量参差不齐了,考核怎么办”……

  9时,研讨会正式开始。天台中学、黄岩中学、临海大田中学、温岭松门中学的校长先后介绍了本校的教学安排,一一提出疑问。

  根据我省新出台的高考改革实施细则,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施行文理不分科,需要参加学考,每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科目有10门;另外选考3门,考试时间也是4月和10月,与学考同期进行;三年后的统一高考期间,必考科目有语数英3门,加上3门选考成绩,即为学生最终高考成绩。明年10月份将进行首次学业考试。

  课程如何改革,既不影响教学进度,又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生如何选课,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能避免学业负担过重……新政策带来的难题,一道接一道,摆在各位校长面前。

  “特别是通用技术老师,目前高校未设置相关专业,上岗老师都是半路出家,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个大问题。”临海市大田中学王毅斌说。

  这个共同的难题,一时间,引起了校长们的共鸣。

  此次研讨会,专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参加。她对台州市60余所高中课程改革作了点评,并提出建议。

  “学校在整合各类课程时应形成一个立体结构。比如横向课程要三个层次分层分类推进,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拓展类课程面向分层学生,兴趣特长类课程则面向个别学生。”裴娣娜的这番话,引起了不少校长的点头示意。

  研讨会持续到下午3时30分。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