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温州商学院三位一体报名考试时间安排成绩公布

时间:09-22编辑:佚名 高考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报考条件与办法

报考温州商学院“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浙江省最新或2022(历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资格;

2.中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均为B等及以上(往届生为P等及以上);

3.学考科目均须合格;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登录我校网上报名系统填报相关信息并上传相关书面材料的扫描件或清晰端正照片,考生无须递送纸质材料。具体书面材料如下:

①由报名系统自动生成的申请表,并附申请人所在中学校长签名,加盖所在中学学校公章;

②选考科目范围、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第证明(盖教务处公章);

③身份证(正反面)。

学校将对考生的报名信息及所提交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的考生名单将在招生网上予以公布,考生也可登录我校“三位一体”报名系统查询是否通过审核。

四、报名及考试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最新或2022(历届)年2月27日―3月26日

综合测试(笔试):最新或2022(历届)年4月15日下午13:00-14:00

综合测试(面试):最新或2022(历届)年4月16日上午9:00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公布以来,新高考成为大家广为关注的热点。按试点方案规定,最新或2022(历届)年各高校就该确定、公布各专业类或专业的选考科目范围。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宁波诸多高校中还没有学校确定选考科目范围。高校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面对新高考,高校需要考虑的事真不少。

  按专业招生还是按专业类招生?


  近日,宁波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说,针对新高考,目前各学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调研,研讨招生专业的具体设置安排。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以学生为本,以专业导向进行招生,目标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为宁波大学是以大类方式在招生,因此需要做相应的内部调整。同时,针对三位一体招生,学校也要相应地进行调研调整。”该负责人表示。

  新高考后,是按专业招生还是按专业类招生?同宁波大学一样,这已成为各高校的一大纠结点。

  宁波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办的楼文斌老师说,之前每年高考后,各高校招生都会划定一个最低投档线,然后学校在这个投档线以上调剂各专业生源。但新高考后,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不再以学校为单位划定最低投档线,而是以专业或专业类为单位划定录取分数线。楼文斌认为,这样一来,很可能会造成一所高校内,各专业之间的录取分数线差距极大,特别是一些冷门专业,很可能连生源都成问题。到底是按专业招生有利,还是按专业类招生更有利?学校对此正在研究之中。

  专业选考科目该设定几门?

  专业选考科目,该不该设定?又该设定几门?这成为目前各高校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按试点方案,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必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课选考3门。记者了解到,目前无论是各高中学校,还是家长和考生,当前普遍最为纠结与苦恼的问题正是选考问题。

  究竟选考哪三门学科?学生除了考虑自己的志向兴趣及学业专长外,还要考虑到对接大学的招生科目。按规定:“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

  按试点方案,高校须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有高校老师分析说,也就是说每个专业或专业类可确定0门、1门、2门、3门科目。可对于高校来说,该不该设定选考科目?设定的话,又该设定几门科目?这成为高校的又一大难题。

  宁波工程学院楼文斌分析说,估计一般的高校到时更多地会确定3门科目,或是干脆不确定选考科目,因为这样,届时考生报考的余地大,高校选择学生的余地也大。而只有那些顶尖的高校,届时才会确定1门选考科目。

  一名考生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究竟怎么办?

  新高考后,浙江高考有四种模式,其中的高职提前招生模式,也存在一些让有关高校疑惑的问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张定华介绍,按照新高考政策,在提前招生中,一个考生可以同时被几所高校预录取。那么,什么时候考生必须确定入读哪一所高校?这将影响到一所高校当年的招生。可是试点方案并未提到这一点。

  此外,“3+2”五年一贯制今后怎么走?也是各高校关心的,但是新高考方案对此并未提及。据了解,“3+2”五年一贯制涉及的学生并不少,仅宁职院每年“3+2”五年一贯制学生就有600人左右,整个浙江省每年有2万多人。“3+2”到底还招不招生?怎么进行?“我们在等相关细则。”张定华说,对此学校一无所知。

  采访中,张定华表示,目前对于实行新高考后,提前招生该怎么招?学校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方案,但她透露,学校会对提前招生专业加以适当调整,尽量在提前招生中展示考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鼓励高中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学校还将在提前招生中设置素质特长考核,对一些文艺、体育等特长生进行适当加分、倾斜。

 9月19日公布的《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同时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请他解读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的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1

  自主选择——

  扩大学生学校双向选择权

  刘希平说,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校与学生不断相互选择中实现的。浙江的试点方案改革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强调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旨在实现从选课到选考的推进,并通过扩大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使招生公平从已有的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进一步走向内容公平。

  考生既可在不同模式高考招生中自主选择,又可在统一高考中自主选择选考科目、考试时间和选报专业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考生,可自主选择确认1所录取高校。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发现专业性向,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分散考试压力,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根据浙江试点方案,高校研究确定相关考试招生条件要求,包括考试招生模式选择、选考科目要求、综合素质和中学阶段成长记录使用等,以及三位一体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的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方式,旨在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高校,有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助于高校及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2

  多样科目——

  半数科目可选考,多数科目给两次机会

  浙江试点方案提出,统一高考招生共6门科目,其中3门由学生从高中统一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时,选考科目只要与高校选考科目有1门一致即可。

  统一高考招生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语数外每门满分150分,按得分计入。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并由考生自主选用1次成绩。刘希平说,多数科目考试机会增加到2次,可有效降低学生应考心理负担,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一考定终身得到弱化。

  此外,单独考试招生,浙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职业技能”。除涉外类等专业按学校要求需参加英语考试外,外语科目不作统一要求。

  关键词3

  综合评价——

  评价从单一向综合转变

  为解决统一高考选拔评价标准、方式相对单一,学生和学校选择空间较小,一考定终身等问题,推进素质教育,浙江试点方案十分重视高考招生改革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校教学改革相衔接。统一高考招生实行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高职提前招生实行高中学考或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单独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

  刘希平说,四类考试招生模式均强调评价选拔的综合性,由此推进人才评价从单一向综合转变。改革试点对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这样做,既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选择权,促进高中学考与高考的有机结合,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又可以解决不同科目、相同科目不同期考试的可比性、公平性。

  关键词4

  确保公平——

  全面监管,阳光招生

  浙江试点方案提出,一是以制度保障公平。进一步完善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刚性计划管理制度,考试全部实行全面监控、全程录像。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严格实施考生与考场、考官随机匹配、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和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

  二是以公开促进公平。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政策制订倾听民意,政策形成广而告之,政策实施规范透明,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程序、投档分数线等全面向社会公开。政策加分考生、特殊类型考生名单多级审核、多级公示,确保考试招生全程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以监督维护公平。始终将考试招生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下。纪检部门进驻命题、考试、录取和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现场,全程监督;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和自律、监督和制约相结合的完备的体系,确保社会对考试招生的有效监督。

  刘希平最后说,概括起来,此次浙江深化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有四个特点:一是多元选拔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学生和学校选择权有效扩大;三是考试的社会成本有效减少;四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接更为紧密。

“哗……”一阵掌声,从台州黄岩中学报告厅传出。

  11月18日,台州市200余位教育界人士齐聚于此,进行一场关于高中教学安排如何适应新高考的研讨会。

  “新高考政策下,高中教学安排要考虑三个问题:课程怎么安排、学生实际情况、学校实际情况”,“如果实行走班教学,我们学校还缺不少教室和实验室,如何解决”,“教师工作量参差不齐了,考核怎么办”……

  9时,研讨会正式开始。天台中学、黄岩中学、临海大田中学、温岭松门中学的校长先后介绍了本校的教学安排,一一提出疑问。

  根据我省新出台的高考改革实施细则,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施行文理不分科,需要参加学考,每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科目有10门;另外选考3门,考试时间也是4月和10月,与学考同期进行;三年后的统一高考期间,必考科目有语数英3门,加上3门选考成绩,即为学生最终高考成绩。明年10月份将进行首次学业考试。

  课程如何改革,既不影响教学进度,又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生如何选课,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能避免学业负担过重……新政策带来的难题,一道接一道,摆在各位校长面前。

  “特别是通用技术老师,目前高校未设置相关专业,上岗老师都是半路出家,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个大问题。”临海市大田中学王毅斌说。

  这个共同的难题,一时间,引起了校长们的共鸣。

  此次研讨会,专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参加。她对台州市60余所高中课程改革作了点评,并提出建议。

  “学校在整合各类课程时应形成一个立体结构。比如横向课程要三个层次分层分类推进,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拓展类课程面向分层学生,兴趣特长类课程则面向个别学生。”裴娣娜的这番话,引起了不少校长的点头示意。

  研讨会持续到下午3时30分。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