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古时候,天下人都说一种语言,人们在东进时路过一个叫示拿的地方,计划修建一座直达天庭的高塔,显示人们的团结与力量。
耶和华知道后十分嫉恨,就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人们无法沟通,最后高塔因此没有建成。——《旧约·创世纪》第十一章天下万物,都有趋向统一的趋势,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更改。语言也是如此。在被打乱了几千年后的现代,语言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各个学校的主流学科。我们欣喜地看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们,仿佛已经摆脱了上帝之手的操纵,能够以互相都能听懂的语言,进行流利的对话。
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正越来越热门,甚至到2010年,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到1亿人。这,不可谓不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能够带来有目共睹的好处。通过汉语的学习,更多的外国人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体会礼仪之邦悠久的文化传统,为国际化的交流创造一个更为方便的平台。可是,且慢!为什么?为什么是汉语?为什么是已经有13亿人熟练掌握的汉语?固然,外国人学习汉语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但难道那1亿人中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吗?不,不是的。作为一门世界上最大的语言,势必会吸引一大批人盲目地来学习。那么,那些挣扎在消逝边缘的语言呢?从西域古老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到新西兰特有的毛利文,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然而,世界上研究这些艰深语言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大学教授。我们能够在每一所中国的大学中找到中文系,却不可能在每所大学里找到梵语系。这,其实是一种悲哀,是一种大文化对小文化无形的排挤。大量的教学资源都被汉语教学所吸收,人们无暇去顾及那些小语种。季羡林先生留德十年苦学,精通了艰涩难懂的吐火罗文回国,却落入了无人可教的窘境。最后,只能依靠他一己之力,在文革期间翻译了《罗摩衍那》等一篇篇史诗巨著。我们在钦佩季老惊人毅力之时是否也应惋惜,堂堂清华,众多的天之骄子们竟无一人愿去学这样一门语言。堂堂数学天才高斯的母校德国哥廷根大学,季老的恩师西克教授竟是在无人可教的情形下硬抓了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传授吐火罗文。
人们宁愿去学习热门的英语,汉语,而不愿垂青那些濒临灭绝的语言。这一现象着实值得我们深思。耶和华并不是一位心胸狭隘的神袛,他打乱了人们的语言,带来的是各种文化的百花齐放,这比由单一语言产生的文明有着更多丰富多彩的特征,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由各种文明相互依托联系而建造的通天塔必会比由单一文化一枝独苗所建造出的通天塔更为稳固,扎实。
因此,在这股学习汉语的热潮中,无论是我们还是外国人都应冷静下来,谨慎地思考一下,如果能将这股热潮中的一小部分热量转移到其他不被重视的语言上,所能达到的效果比会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