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严管与厚爱

时间:11-08编辑:佚名 党课心得体会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1】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

  中秋、国庆佳节到来前夕,中央国家机关30余万名党员干部都收到了纪工委的一封信——《绷紧纪律弦,廉洁过“两节”》。信中讲“严管就是厚爱”,提醒党员干部“廉洁过节,从我做起,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收的礼坚决不收,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

  过节能不能收礼,这已经不需要讨论。一段时间以来,在中纪委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案例中,有些人就是小礼大错,因为送小礼、收小礼而被通报批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的人因为吃一顿饭、打一次高尔夫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了自己曾经鄙视的人。

  这样的道理,以前讲得太多,可惜总有人装醉装醒。重要的事情,要讲三遍,而且还有必要换个角度讲。这里更想提醒党员干部,想想别人为什么给你送礼。

  回答问题之前,不妨镜头前切,想想当官之前有没有人给你送礼,为什么自己手中拥有权力之后,会出现“门庭若市车马喧”的盛况。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别人看中你手中的权力,有的希望从你这里找到“登云梯”,能够获得提拔重用;有的希望从你这里找到“黄金矿”,能够获得利益回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之下,送礼频频,但也蕴藏着无限的风险。收下了礼,如果这些人从你这里得不到回报,会在背后怎样想你?而且拿钱送礼的,自己也可能不干净。当有一天送礼的东窗事发,你还能安如泰山吗?

  也不排除,一些人送礼并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因为担心“谁送礼了记不住,不送礼的记得很牢”,加之不要自己掏钱,这才选择上门送礼。这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吗?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把礼收下来了,又会留给别人什么背影?别看很多送礼的人当面一脸笑容,出门可能就是一口浓痰。这样的领导又会有什么风评?“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留下的只是一片骂声。

  不该吃的饭吃了就会嘴软,不该收的礼收了就会手短,不该去的地方去了就会心喘。党员干部应该好好想一想别人为什么给你送礼。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懂了“严管就是厚爱”。

  【2】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

  严管与厚爱是人性化管理重要体现,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手段。当高铁动车飞驶在万里铁轨上,当进藏列车疾驰在茫茫天路上,如何让旅客有一个安全、愉悦的旅程,是铁路部门一直在孜孜不倦摸索的问题。在我国,被称为“铁老大”的铁路运输,始终在国民经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我国铁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并且始终以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他们承载的千万生命。

  的确,走进各个车站,首先看到的就是穿戴整齐、精神抖擞的工作人员在进站口认真、仔细的地核对车票。深蓝色的制服,锃亮的皮鞋,闪耀的徽章,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威严。人流密集的车站中,随处可见巡视的工作人员他们按照工作程序,严格把握各个环节,虽然话不多,但是站在那里就是一道风景线,让人们轻易不敢向前。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要上车坐到自己的位置,需要很多程序。买票,进站,查三违,检票,验票,上车,等车开后还会时不时的被要求出示有效证件和车票。整套程序下来,感觉就像走进了军营,面对着最严厉的教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办事,不能有丝毫差池。不管你身份如何,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坐火车,就必须按照这些程序一步一步地来,这是在保证列车和旅客的绝对安全,就少不了对各种程序的严格要求,其实,铁路此番改革也能印证“老大”考虑百姓的方方面面,从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到减少购票排队、进站安检的等候时间,晚点须及时通告,再到候车室要有免费的饮用水、厕所无异味等等,这些都与乘客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所以说,严格管理的思想决不能放松,在保障安全的问题上不但不能放松,还要更加严格。只有这样铁的纪律才能够有效落实,程序才不能被简化,标准才不能降低,安全才会有所保证。他的这种理念对我们铁路的日常管理也很适用。必须经常深入到现场,善于发现实际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多倾听职工的心声、好的工作方法、合理化的建议,将现场工作中影响作业安全的隐患问题挖掘出来,并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制定相应的安全卡控措施。能使职工感到他们所提出问题、建议上级是重视的、认可的,他们是车站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调动大家献良策的积极性,随时把日常工作中一些不安全隐患消灭掉,确保全站工作良性开展。

  【3】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

  最近,笔者对部分基层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依法管理上问题突出。条令观念淡薄,有法不依的现象在有的单位仍然存在。贯彻条令的随意性大,甚至凭个人的经验、好恶和习惯管理部队。有的中队,主官一调换,一些管理制度也随之改变了,“一个司令一个令”,造成了部队秩序混乱。有的单位把条令条例当作“橡皮本本”,执行时有弹性,时紧时松,时好时差;制定名目繁多的违背条令的“土政策”,影响条令的正确执行。

  二是做表面文章,把精力集中在搞“硬件”上。个别单位抓基层建设不注重打基础、求实效,不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做工作是为了给上级看,正规化建设的效果不太明显。如部分中队各类人员的职责都制作好且挂在显著位置,但能说出自己职责的却很少;所到中队各种各样的记录本应有尽有,但里边的记录却不太完整详细,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是造假;宽敞明亮的图书室,书柜一大排,图书资料却少得可怜;豪华气派的餐厅,伙食管理不善,饭菜质量不过关,战士反映强烈;设施齐全的娱乐室,有的干部骨干把着玩,战士靠边站;有的只见战士,不见干部,很难看到“官兵同乐”的场景。

  三是降低工作标准,消极保安全。有的领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不出事”上,似乎搞正规化就是为了防止事故。为了防止战士出事,硬性规定战士不准跨出大门半步,还美其名曰“封闭式”管理。或者在休息日给战士安排很多公差勤务,探询原因,道理非常简单,有的干部说,实行双休日后,战士请假外出的多了、老乡聚会的多了,如不找点活干,他们就会乱想乱跑,说不定会出事;怕出训练事故,就人为地减少体能训练、适应性训练和灭火实战演练;怕出车辆事故,长期不组织驾驶培训,不敢安排战士驾驶员单独执行任务,即便安排了,也不放心,整天提心吊胆,甚至在灭火出动时,不敢正常行驶,结果安全是保住了,“先进”也评上了,部队战斗力却下降了。

  四是管兵方法不当。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图省事,往往不顾客观情况和官兵思想变化规律,工作中要么千篇一律,要么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做法,这样做工作,其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一些干部片面理解“以情带兵”,平时和战士“称兄道弟”,不讲原则讲义气,不讲政策讲私情;有的干部为了完成训练任务,不顾战士身心承受能力,提高指标,劳兵疲兵,盲目蛮干的现象时有发生,战士怨声载道,既增加了训练伤病,也损害了官兵关系;还有的基层干部,对战士的一些思想波动视而不见,疏于防范,思想工作跟不上,往往使战士的思想疙瘩不能及时化解,给部队建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五是士官管理难度大。士官制度改革后,士官队伍的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在士官管理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导致部分单位士官管理混乱、要么方法不对头,要么束手无策,出现了“兵不兵,官不官”的现象,有的甚至违法乱纪,在部队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应做到以下几点:

  发挥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加强中队工作的根本问题,也是搞好中队正规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党支部“一班人”严格党内生活制度,抓好支部班子的团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高党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正规化建设是我党三代领导人都大力倡导的工作,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以,一定要克服华而不实、做表面文章的坏风气;要多做实事,不空谈。在正规化建设中,要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实行工作过程中的全封闭式管理,使每件工作、每项活动都保证落到实处;做到脚踏实地,讲究实效,不图虚名。防止和克服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的形式主义倾向。

  要依法从严管理,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办事,不能有的严,有的松;有时严,有时松。要坚决纠正执行中的明知故犯,打折扣或自立“土政策”等现象,防止以言代法、以罚代法等做法,养成依法管理的习惯。

  士官是部队基层建设的骨干,是干部的助手,士官队伍发挥作用如何,直接对部队正规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各级领导要把士官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调查,分析原因,查找问题,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规范士官队伍管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法,建章立制,实施量化管理,充分调动士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4】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

  从人的天性讲,人人都渴望自由,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旦被人管就产生抵触情绪,更别说严格管理了。比如,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吃点喝点、让当事人报销点油钱,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何必抓住不放;业余时间打打麻将喝喝酒很正常,纪检部门没必要管得太宽;上班时间晚来点早走点没啥大不了,何必又是刷脸又是巡查,搞得紧张兮兮的,把人当囚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可是,放眼官场,那些落马官员,哪一个不是放任自己,规避管理,视党纪国法为无物的“自由主义者”?只有失去自由才知道组织严管就是爱的道理。比如,某国企老总李人志(正厅级)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死缓,在其忏悔录中把自己走向深渊“怪组织未提醒”:“我曾经有过美好向上的追求,也想做一个纯洁高尚的人,没想到如今却沦为一名罪孽深重的阶下囚。如果纪委、检察院能够定期不定期地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进行预防腐败、廉政警示谈话,我就可能不会犯罪,即使犯了也会有所收敛,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严重程度。”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经强调,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对于这句话,每个党员干警都需要仔细琢磨。当下,我们有些领导对下属充满了“信任”,相信下属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干部放任不管,干警八小时内外在干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有的干警被纪委叫走才如梦方醒。也有的领导信奉“少栽刺多栽花”信条,不愿得罪人,总想当“老好人”,因此,对有苗头性问题的干警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殊不知,“严是爱,宽是害”,“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干警信任不能代替监管,平时当老好人终究还是要当害人害己的恶人,出现的小毛病、小问题,如不及时敲打、告诫,小错误会不断放大,最终不可挽回。平时对下属和同事“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多当“保健医生”的“严管”才能让干警经常“照照镜子”“出出汗”,防微杜渐,才是对干警真正的“厚爱”。

  无论是领导不愿严管,还是干警不愿被严管,实际上都是一种讳疾忌医的表现,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在此,有必要重温《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治病的故事: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 (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也有句名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治病如此,治理一个团队,同样如此。要确保法院干部队伍的肌体永远健康,富有朝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坚持不懈地与肌体中的腐败现象作斗争,不失时机地清除各种致病隐患。这种“清除”也有“上医”、“中医”、“下医”之分;“上策”、“中策”、“下策”之别。“上医”与“上策”,就是提前预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正确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管理理念,以“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气度与远见,在“早”“小”、“细”乃至“未”字上下功夫,在日常队伍管理上再管严一点、细一点、早一点。当然,在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干警愿意与你交朋友,如此,才能对队伍的健康状况了然于胸,管理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起到“药到病除”甚至“不医自愈”的效果。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