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等一回 钧瓷老家的眷恋与期盼最新或2022(历届)

时间:01-13编辑:佚名 吃喝玩乐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踏着春日暖阳,又一次来到神垕古镇。每次来神垕,我都揣着一颗探寻的神往之心。这个古镇,每个角落都遍布着钧瓷的秘密。

轻敲岁月的轩窗,掀起记忆的盖头。从盛唐到北宋,从金元到明清,神奇的神垕镇就像一个沧桑而华丽的身影,穿行在千年烟雨中,古朴艳丽的风骨名扬于天地之中。

据说“神垕”这个地名历史上曾四次被皇封。相传神垕因烧制出了美伦美焕的钧瓷珍品,皇帝对这里的圣土厚爱有加,把神垕的“垕”字中的“土”由原先的置于“后”的上面,改到了下面,取黄天后土之意。而且在当今的字典中“垕”仍独享为“河南禹县地名”这样唯一的字意注释。

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神垕人,自古就不靠耕地,钧瓷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神垕人慧心的体现。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宋徽宗年间成为御用贡瓷,居“五大名瓷”之首。神垕正是以烧制钧瓷闻名天下。

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已有人从事农耕和制陶,唐代钧瓷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宋代就成为北方陶瓷中心,到了清代时流更有着“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满天,商贾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美誉。

人们都说神垕是“活着的千年古镇”,因为由唐宋到现在,神垕从来没有衰败过。这里家家户户都制作钧瓷,可以说是无处不钧瓷,老百姓家里用的生活器皿几乎都是钧瓷制品。

神垕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一条老街,俗称“七里长街”。这次来,发现神垕老街正在进行保护修复工程。

街道两侧的明清建筑仍然屹立,它们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如今在脚手架的相衬下,显得更加深沉和庄严。

老街上著名的“伯灵翁庙”也在维修。这是一座神垕人供奉“窑神”的庙宇,被神垕人称作“大庙”。大庙创建于唐代以前,据传说在明朝弘治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过几次。

如今“神垕老街保护修复工程指挥部”的招牌格外醒目,老街上到处都是忙碌的建筑工人和高高悬挂的“质量就是生命”、“加快老街修复 造福父老乡亲”的红色横幅。

我踏着老街青色的石板路,踩过碎石瓦砾,跨跃残墙断壁,迈入一进又一进深许的老宅院,努力寻找着神垕历史的印记。

这些还未修复的古旧老屋,青瓦、苍苔满是风雨剥蚀的痕迹,他们静静地诉说着古镇的沧桑岁月。

而墙角石缝里伸展出的一枝鲜亮的绿叶,让古朴、苍凉的宅院蕴满生机。

忽然,一个老爷爷和红衣小女孩的身影出现在幽静、狭窄的巷道里,我紧赶几步跟在他们身后细细观察。

原来他们仍生活在只剩半壁墙垣的小院里,祖孙俩边走边亲切地聊着天,古老的院落里传出踏实的脚步声。

走出古宅,老街上阳光正好。路边的老奶奶,神态自在安然地摆弄着钧瓷地摊儿,她不急不躁,有如手中捧着的钧瓷瓶,历经流年与水火,坚执依旧。

老街上一位正忙着施工的大爷,看我扛着相机便热情地迎了上来,他的话我虽然没有完全听清楚,不过我懂他的意思,他是说:这里是他的老家,这里到处都是宝。他盼着老街早一些整修好。

回望修复中的神垕老街,这里书写过千百年历史篇章;无论褪去多少繁华,流失多少孤独,也无法埋没神垕古镇那钧瓷般的铮铮风骨。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眼前这一座座青砖瓦房印证了沧桑变换,见证了神垕辉煌的历史,更承载着神垕人对钧瓷故土的眷恋与期盼。

窑火千年,时光流转,这座在悠悠岁月中静静散发自己独特魅力的历史古镇,新的时代又一次蓄势待发。

千年等一回,期盼神垕古镇这一回修复后凤凰涅槃,展翅高飞。我耳边又响起了那位老大爷的话:“这可是钧瓷文化的根啊!”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