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以下是芒果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发展历史
▶ 如今,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 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 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
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可逆性的原理。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 - 楞次定律)。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 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 - 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采用了三相输电线。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 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他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888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但实际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还应归功于马克尼和波波夫。大约在赫兹实验成功七年之后,他们彼此独立的分别在意大利和俄国进行通信试验,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人类在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电子科学技术就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 1883 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效应,随后在1904年弗莱明利用这个效应制成了电子二极管,并证实了电子管具有“阀门”作用,他首先被用于无线电检波。 1906 年美国的德弗雷斯在弗莱明的二极管中放进了第三个电极——栅极而发明了电子三极管,从而建树了早期电子技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子管在电子技术中立下了很大功劳;但是电子管毕竟成本高,制造繁,体积大,耗电多,从 194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几位研究人员发明晶体管以来,在大多数领域中已逐渐用晶体管来取代电子管。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电子管的独特优点,在有些装置中,不论从稳定性,经济性或功率上考虑,还需要采用电子管。
集成电路的第一个样品是在 1958 年见诸于世的。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应用,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实现了材料、元件、电路三者之间的统一;同传统的电子元件的设计与生产方式、电路的结构形式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越来越高,出现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例如可在一块 6mm 平方的硅片上制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进一步显示出集成电路的优越性。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生产与管理等的需要,电子计算机应时而兴起,并且日臻完善。从 1946 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已经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每秒运算速度已达 10 亿次。正在研究开发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它们不依靠程序工作,而依靠人工智能工作。特别是七十年代卫星计算机问世以来,由于它价廉、方便、可靠、小巧,大大加快了电子计算机的普及速度。
数字控制和数字测量也在不断大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数字控制机床和“自适应”数字控制机床相继出现。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几十台乃至上百台数字控制机床进行集中控制(所谓“群控”)也已经实现。
在工业上晶体闸流管(即可控硅)也获得广泛应用,使半导体技术进入了强电领域。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电子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如空间电子技术、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和遥感技术、微波应用等),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这变革性的推动作用。电子水准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电子工业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电子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高度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直接影响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国家的安危;也直接影响到亿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1、专业概况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建于1999年,本专业开设以来,为满足苏南地区电子行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探索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德育和高技能相结合,基础适度、素质高、技能强、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新路子。
经过10余年的专业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04年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被评为无锡市示范专业,2008年被评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成与专业课程配套的实训室11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2个。本专业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采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以综合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全国技能大赛和电子大赛为抓手,引导了课程改革。现有在校生259人,毕业生11届,共1294人,三年来签约率达到97%以上。
2、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长三角地区面向物联网产业,从事电子产品调试、设备维护和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等岗位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3、师资队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具有一支数量充足、学历和技术职称结构合理、具有一定专业实践经验、教学业务精、工程素质高、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较强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国际化意识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名,实验员1名,兼职、兼课教师8名。其中,高级职称6人,研究生12人,全部具备双师素质。1名教师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访问学者,多位教师频繁参加国内学习,5位教师10人次到香港、新加坡、美国和德国等国(境)外接受培训。
4、专业课程
电路理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智能仪器、EDA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电子测量、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电子设备结构工艺与管理、通信系统、电子实验、电子专项训练、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