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方朵朵现在初三,你们知道初三有多关键,方朵朵每一分钟对她的生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她马上就要中考了。”
“只要你好好读书,你就能进前一百,能进前一百就能进重点高中,只要你能进了重点高中,稳稳的你就能重点大学呀,那我们还要送你出去干吗呢,学习不好才送出去。”
刚刚播完的话题大剧《小别离》中,海清在孩子升学、出国问题上的焦虑与不安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一些父母说:“这部剧完全是我们的真实写照。”也有孩子说:“我妈就那样。”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抓狂的“神经质”,“哪儿至于那么悬乎。”是那些跨越了焦虑阶段的理性妈妈对这部剧的集体态度,在他们看来,上重点中学或者出国都是不错的路,但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这样走。世上的路多着呢,只要把心打开,哪条路上都有风景。
珍惜“在一起”
“妈,我上学了,垃圾用不用带下去?”
“妈,我回来了,有什么吃的呀,饿死我了。”
每天这两声呼唤是靳女士生活的分界点。闺女在家和闺女不在家。“女儿在家就热闹了,她的小嘴儿不停地‘巴巴’。”居家型的靳女士很享受闺女在家的时光。
“妈妈,这个PPT我用半个小时就做完了,之前需要一周时间呢,我提速了,棒吧。”
“爸,你别总戴着耳机听歌了,我们老师说,戴耳机毁听力,每天最多听1个小时。”
当然,这些都是美好的一面,刺耳的声音也常响起:“妈,你是不是又动我东西了,乱就乱了,以后别再动了,好嘛。”“虽然初三了,我也不同意把我用手机的时间缩短,凭什么呀。”……
对于这些,靳女士觉得生活不是永远阳光灿烂的“朋友圈”,而是活色生香、有滋有味的现实。“天天在一起,哪儿有不磕磕绊绊的。”
“有时候,也提无理要求,甚至是蛮不讲理,那我也不生气,不发火。”靳女士说她之所以有这般好的“修行”,一是十几年的经验告诉她,生气一点儿用没有,特别是孩子大了,处在青春期,本来就是“沾火就着”、“讨人厌”的阶段,更不能生气、争吵。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她很珍惜陪孩子走这段的日子。“与其等她大了,盼着她常回家看看,不如现在好好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也不多了,顶多还有4年,所以怎么开心、怎么高兴,怎么来。别因为升学闹得鸡飞狗跳的,影响母女关系,不值。”
说到《小别离》,靳女士说,她看了2集就放弃了。“哪儿至于那样的,我不觉得没考上重点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我也不会考虑,这么小把孩子送出去。在一起还没呆够呢,别什么离呀。国外很多学校可能比国内好,但谁会比我这个亲妈更对她好呢。所以在我们家,除非全家一起走,否则不会这么小就把孩子送出去。”靳女士觉得,孩子在小的时候,有爱的浸泡和滋养很重要。
优秀不能强求
琳姐,在一个闺蜜圈很有威望。但她的威望不是因为她爱人是教授、博导;也不是因为她自己师出名门,已是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高管,而是因为她自己对世事的淡然以及对儿子教育的平和:从没有为儿子小杨择过校,也没给孩子报过任何辅导班;甚至从没因孩子学习着过急。
很多人都猜测,她和爱人都是“精英”,儿子的学业也应该很优秀,也用不着她着急。但实际上不是,他儿子目前在一所离家很近的普通中学读初三,成绩也很一般,甚至中等都算不上。马上要中考了,不要说人大附、清华附、北大附等市重点,连区重点都不敢报。
但这不影响琳姐对孩子的爱。她从来不逼孩子优秀,不和别人攀比,也不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