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快开学了,特级教师又开课啦。26日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最新或2022(历届)年“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讲座,市教委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员、特级教师黄琼传授家长培育孩子良好习惯的智慧和方法。黄琼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适时适度地培育孩子的好习惯。
活动由市教委、解放日报·上海观察、上海图书馆主办,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和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承办。
养成好习惯是教育的根本
“学前期教育很重要,学前期的孩子需要建立基本的是非观,否则将来可能很难改过来。”黄琼说,改造型的教育要比形成型的教育难得多。
黄琼当过15年幼儿师范专业的老师,有着近20年的幼教教研员经验,身为一名妈妈,在她看来,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好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的根本。目前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课程为了让每个孩子现在快乐、未来幸福,课程中包含了生活课程、运动课程、游戏课程和学习课程,重于良好习惯、身体素质、自主意识和方法能力的养成。在幼儿园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相当重要。实践证明,一个孩子童年的幸福与其成年后将来的幸福是相关的。
现在不少家庭都是“4+2+1”结构,二孩家庭也越来越多,教育孩子时父母必须认识到自己是第一责任人。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嫌孩子喜欢问东问西,既烦又吵,为贪图省心,索性把电子产品丢给孩子。孩子是安静了,但沉迷游戏中。黄琼认为,学前期的孩子应该与真实的世界互动,通过看和听来感知事物,形成各种概念,而电子产品里大多都是抽象的概念。她主张孩子最好在7岁后玩电子产品,父母应挑起家长的责任,千万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寄托在电子产品上。
家教要顺应孩子成长规律
对老人要尊重,对长辈要有礼貌,从小要喜欢阅读……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种种,但在学前期孩子的眼中,“尊重”“礼貌”“阅读”这些名词太抽象,三四岁的孩子完全不能理解。还有一些高学历的父母,批评孩子时喜欢说“你站到房间角落里去反思”,可孩子根本不明白啥叫反思。家长与学前期儿童互动时,一定要注意将词语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孩子理解。
幼儿习惯的养成包括饮食睡眠、清洁卫生、自我保护等生活习惯,好奇好问、专注倾听、动手尝试等学习习惯,行为举止、礼貌交往、遵守规则等文明习惯。家庭教育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一生中有2个反抗期,相比更为熟知的青春期,2至4岁是孩子的另一个反抗期,此时家长应避免和孩子直接正面冲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哪怕小孩子也有自尊心,家长切忌将自家孩子与其他孩子盲目作比较,相反先要学习读懂自己的孩子。
培育好习惯家长必须一致
吃饭问题是不少孩子难以纠正的一大顽疾。黄琼说,其实,饮食习惯要从孩子断奶后的第一次吃饭开始。在培育孩子好习惯的同时,父母、祖辈的教育理念和观点要先达成一致。比如说,对有吃饭困难的孩子,无论在自己家或祖辈家,都坚持自己动手吃饭,避免大人喂。幼儿好习惯的培育,家长的一致性是重要保证。再比如:父母每晚爱打麻将,却让孩子坚持看书。家庭教育中,倘若父母不能言传身教,又如何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提倡以奖励为主,即使惩罚,家长也要讲究艺术性,切勿情绪化。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明确孩子身心健康、养成好习惯,才是终身受益的素养。唯有在此基础上,孩子智慧发展等各方面的潜能才能最大化。”黄琼说,培育孩子的好习惯是有方法和智慧的。年轻父母可多读些有关儿童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真正“持证上岗”,做一名合格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