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免中考 4年时间学会“玩”
“1+3”试验项目首批新生9月迎开学
新学期将至,对于初三新生来说,备战中考无疑是未来1年的核心话题。与他们相比,首批尝鲜“1+3”试验项目的学生们则显得格外从容,因为从这个学期开始,他们将“以玩代学”,为自己做出4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规划。
面试
思维能力是门槛
6月末,首批参与“1+3”试验项目的试点学校开始紧锣密鼓的招生工作。在这些学校中,不乏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市级“牛校”,同时也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等区域内办学特色突出的新兴学校。根据北京市教委要求,前者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校、以名额到校的方式进行招生;后者则面向本区招生,但均只设面试,不得笔试。如何仅靠“一面之缘”“众里寻他”?各校各有妙招,但“思维能力”“个性阳光”等成为一众学校的标准门槛。
在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此前公布的《“1+3”培养模式科技创新试验班面试方案》中,北京晨报记者发现,凡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等条件的海淀区初二学生均可参与报名。在“资格审查”项中,学校则要求学生携带个人简介、本人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和本人初二上下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等。据该校教科室主任邹玉环介绍,面试当天学校将依次通过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完成情景任务等项目考查学生的兴趣特长、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潜质等6大素养。作为面试官之一的她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能够在面试中入她“法眼”的学生必须在思维能力方面有较强的表现。“因为学校的 1+3 项目是侧重理科特色,思维能力是判断学生是否适合理科学习的关键。”此外,当学生完成任务时,能够做到与他人协作、沟通顺畅,并具有阳光、乐观的精神也是面试考查的关键。
这一方面,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在面试时也十分看重。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林佳玳就在面试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未来4年中,如果你遇到不喜欢的课程你会怎么办?”林佳玳则以“尽量发现它与我性格相契合的闪光点,试着慢慢走近它”回答。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还会问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如果学生回答 黑色 ,那么我们就会对这个答案的分数打折扣。”执行校长朱建宏告诉记者,学生的性格阳光与否关乎其今后的发展,学校也希望通过良好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更快地“干正事”。除面试分外,学校还依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音、体、美获奖情况和平时成绩等要素累计打分。
课程
初中、高中、大学三段衔接
对于参加“1+3”试验项目的首批新生来说,最大的吸引力之一莫过于“躲过”了中考。那么,“初高”衔接时,学生能不能顺利迈过这一“坎儿”?——4年一贯制的培养将让学生过度衔接更加游刃有余。
五十七中学就通过整合初、高中教材的方式将学科知识打通,上下一脉相承。据邹玉环介绍,早在今年寒假期间,教师们便已经开始酝酿课程设置方案,并于暑假着手教材的编制。“我们打通某些章节,比如将初中数学中的圆和高二解析几何中的椭圆内容相融合,打乱国家教材的章节顺序。”同时,借鉴已经实施“2+4”培养项目的学校的成熟教材。各学科由教研组长带头,全体教研组教师共同编制一贯制教材,8月20日前,各学科本学期教材已经编制完成。除教材的“一贯制”外,学校为“1+3”试验项目配备的教师团队都是上一届高三教师且具有6年一贯代课经验的,对初、高中教学内容更有把握。
与五十七中学不同,针对初、高中衔接问题,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将转而采取“稳中过度”的方式进行教学。朱建宏介绍,由于学校与清华附中本部实施同步教学,初中会考也以本部自主命题为准,因此,整体颠覆教材顺序不太适应学校实情。同时,清华附中已经在物理、数学学科创设了比较成熟的初、高中衔接课程,集中在2个月时间内进行,因此,该校区也将沿用这一方法。此外,在语文学科方面目前学校正在与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共同研发编制“1+3”试验教材。
除初、高中课程衔接外,“1+3”试验项目另一大亮点在于各校对知识上延的探索,即与高校间的课程共享。以科技创新为特色,五十七中学“1+3”试验项目也旗帜鲜明地主打理科牌。在学校课表中,“高级项目研究课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邹玉环介绍,这一囊括20个项目的课程便是大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关键所在。“大学的实验会纳入其中,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理、化的兴趣,二是为了渗透一些大学的知识。”比如,生物课程就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团队进行开发的,其中包括生物新能源、转基因工程等4项研究课程,该课程不仅由高校教师入校授课,同时,在进行部分实验时学生也将多次到高校实验室中操作。高级项目研究课程利用每周五下午2课时的时间进行,每名学生至少一年选一项。
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则以美育教育为突破口,利用大学资源着重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朱建宏透露,今后,学校将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师请入学校,由他们亲自为学生授课,不仅在美术专业学习方面提供更精良的指导,同时,也会在美育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实践
职业规划课程化
“玩中学”是“1+3”试验项目的亮点之一。“现在的学生直到毕业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想从事、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们感到很迷茫。”朱建宏认为,这是“1+3”试验项目急需破解的难题,也是学校大面积开设实践活动、职业生规划课程的必要所在。
在没有中考压力的环境下,朱建宏透露,本学年,学校将利用其他初三学生备战中考的时间用来“玩”,带孩子们到西安或山东等地进行为期10天至半月的游学活动。未来,职业规划也将课程化。“学校将利用本部国际部的资源,让外籍教师为我们的学生做职业规划诊断,引导他们选择大学、专业乃至未来的职业。”在开学后的首次军训中,学校也安排了4至5次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将学生们“带上道”。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朱建宏也更是为学生们制定出详实的目标,其中之一便包括“每人至少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方面,五十七中更是先行一步。今年暑假,学校生涯规划课程便已经开讲。未来,学校会利用小学段,即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的一星期时间专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校外聘专业团队,为学生们做规划诊断,帮助学生发现、认识自我。
马上就访
学校:
解放教师手脚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将台路校区执行校长朱建宏认为,“1+3”试验项目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正是建立“三观”的关键时期,在没有中考压力的这4、5个月时间内,学校更可以从科学实践、身体素养等多方面能力培养一个人。从而使得学生素养得以根本提升。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研室主任邹玉环认为,“1+3”试验项目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在没有中考压力的情况下,把心思更多地放在深度学习和发展自我兴趣上,从而找到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让家长不再焦虑,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不再功利;更让学校教师解放手脚。教师们不用再天天考虑中考“指挥棒”,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课程,思考学段间的衔接,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更多的思考的是教学。
家长:
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已被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1+3”试验项目录取的学生家长褚女士认为,以往的学制模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成长有所欠缺。而“1+3”试验项目,让小学6年制、初中2年制、高中4年制更适合孩子的健康发展,也会让孩子放慢脚步。之所以选择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她表示,看重学校的管理模式——既选课走班又有固定班级,适合孩子这种介于开放与保守之间的性格。此外,孩子自小喜爱画画,学校侧重对美育教育的渗透,也利于孩子培养兴趣。希望通过4年的学习,让孩子更加了解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此外,也希望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得以历练,在未来步入社会后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
将目标放得更长远
已被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1+3”试验项目录取的学生魏子尧表示,“1+3”项目免除中考,可以让他利用这段时间对未来发展有一个更清楚的规划,并利用这段时间努力拓展知识。他希望在校的4年时间,做一名“全能型学霸”,同时又兼具美术特长。他也可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通过认识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将目标聚焦高考,而并非眼前的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