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中考历史】中国历史易错易混点例析(下篇)

时间:12-23编辑:佚名 中考资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前天我们学习了易错易混淆的前六个知识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后面五个点。希望能在中考来临之前助大家绵薄之力。

7.易混点: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辨析】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掀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掀起戊戌变法,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但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用“三民主义”团结广大民众,展开对封建专制的斗争,要求用武装起义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例7】《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A.洋务派B.顽固派

C.维新派D.革命派

【解析】解析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的意思,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自强”“练兵”“制器”,对照19世纪中后期的史实,可以判断出题干材料叙述的是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A

8.易混点:中国近代化四次探索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辨析】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要求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化四次探索运动与近代中国侵略的史实紧密相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下,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虽然失败了,但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变法图强”,结果失败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传入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激发了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例8】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步骤一:收集资料,感受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举出B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任意两点即可)

步骤二:整合知识,体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各举一例有关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步骤三:感悟历史,体悟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困惑

材料二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名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B处历史事件的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2)经济: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思想:新文化运动使人们思想获得空前大解放。(3)特点: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应当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国情来确定本国的近代化之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在近代化过程中应当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近代化建设中要注意道德建设,防止道德沦丧(盲目追求财富、侵略掠夺、管理腐败等)等。

9.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易错点:误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辨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至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直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例9】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取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未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1957年“一五”计划是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说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B

10.知识点:1979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

易错点:误认为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

【辨析】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的签署。

【例10】最新或2022(历届)年3月20日至2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应邀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架起了中美民间交流桥梁。我们不禁忆起30多年前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访华意味着()

A.中美正式建交

B.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解析】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的知识点。1972年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的转折,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时中美尚未建交。中美关系虽然开始正常化,但两国社会形态不同,社会意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两国存在分歧很正常。

【答案】B

11.易混点:经济特区的“特”和特别行政区的“特”。

【辨析】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有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特区的“特”在优惠的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例11】最新或2022(历届)年的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7周年。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港澳台地区实行不同于祖国内地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它们直属中央政府管辖,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派驻军队,香港可与英国建立互惠的经济关系。

【答案】D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