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生活目标、价值观、需要、职业兴趣、能力及客观的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非常重要。在此,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自我剖析和自我评估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是对自己形成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剖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具体的说,就是要明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生活目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归宿。职业生涯规划要在明确生活目标的前提下来制定,这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有方向。此外,如果生活目标有所改变,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实现一定的生活目标服务的,因此,生活目标也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归宿。
二是要认真考虑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事物是否具有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性时所持的基本观点。价值观指导着人们对各种可能的职业道路的选择。在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职业道路进行选择之前,首先要依据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对这些职业进行价值评估与判断,然后才能选出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职业道路。比如有些人把工作的稳定性看得最重要,而对职业的经济收入要求并不是太高,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职业岗位也许比较适合;有的人对职业的经济收入期望很高,愿意为了更高的经济收入而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因而某些充满挑战的业务类的岗位也许比公务员岗位要更适合。
三是要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和职业兴趣。需要是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需求,是驱使个体进行职业规划,坚持职业道路,实现职业理想的内部动力源泉。人们必需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职业道路。职业兴趣是个体力求从事某项职业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人们克服困难、坚持职业道路,实现职业理想的巨大动力。个体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时会有积极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不知疲倦,享受着自我实现的幸福感。因此,个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需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如果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每天都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职业生活将会很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也许有一天还是会被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所吸引而调整改变自己的职业道路。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圈,大学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列出来认真分析和评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1978 年出版的《Career Dynamics》一书中提出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指人们终身所认定的、在一次职业选择之中最不肯舍弃的东西。它是“自我意向的习得部分,与自省动机、价值观和能力相联系”。薛恩指出,职业锚的概念能清晰地反映个体的潜在需要和动机。根据职业锚的理论,人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有些东西是始终不肯放弃的,那就是他的职业锚。比如说把经济收入看得最重要的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始终不肯放弃高收入的律师职业,尽管工作压力非常之大,他也能承受,而不愿选择公务员职业。
四是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力是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这不仅包括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如外语方面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在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
通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认真的剖析以后,可以对自己形成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但是这种纯粹的自我剖析有时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有必要借助于一些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心理测验量表的帮助。有许多的心理测量量表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地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估。比如在人格方面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卡特尔人格测试、艾森克人格问卷等等;测量职业兴趣方面有明尼苏达职业兴趣问卷、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等等。
二、就业环境分析
前面所述的自我剖析与自我评估是个体对自我的主观方面的分析,而就业环境分析是个体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就业环境的分析是全方位的分析,包括对职业环境、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专业的就业圈、行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等等。对就业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有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的客观就业环境和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为毕业后的就业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闭门造车。同时,大学生必须根据就业形势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自己对就业形势认识的深入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
当前许多大学生对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缺乏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等到毕业的时候到人才市场一看,发现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与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笔者建议大二大三的学生到人才市场看看,或者到人才网上看看相关职业和岗位需要那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甚至还可以尝试性地找找工作,然后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的能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进行职业定位
在对自我有了比较清晰的评价和对就业环境有了全面的把握的基础上,就可以在自己可能的职业圈范围内进行仔细的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一个或者几个自己适合的职业,这就是职业定位的过程。选择的这些职业必须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同时也必须是符合客观就业环境的。职业定位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中心环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一个职业选择和决策的心理过程,要求对自己可能的职业圈范围内的所有职业进行认真的分析判断和比较,最后做出职业选择。这个分析比较和选择决策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并且以对自我和客观环境的分析为前提,还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四、进行职业实践
对于所选定的职业,个体寻找与该职业相关的具体工作,在工作中体验该职业,发展职业方面的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这个过程就是职业实践。职业实践是个体检验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客观标准。个体制定的职业规划是主观的意识层面的东西,主观的东西难免有偏差,必须通过客观的职业实践来检验其正确性。职业实践中如果个体发现先前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并不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客观的就业形势,那就要回到前面的步骤,调整职业规划,重新剖析自我和分析客观就业环境,重新选定职业,再次进行职业实践。在职业实践方面,大学生可以先找自己所选定的职业做兼职,通过实际工作,去亲身体验该职业,包括职业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途等。亲身体验能发现很多东西,如果发现职业的现实与自己原有的设想差距很大,就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职业规划。举个例子来讲,某个法律专业的学生一开始觉得律师职业收入很高,想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大学时在律师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通过切身体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方面并不适合做律师,律师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面临极大的业务压力,而且收入也呈现二八现象,并非每个人都能有高收入,而自己又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学生,很难达到律师职业对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的要求。这时他也许需要调整原有的职业规划。此外,通过兼职也可以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后找工作,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准备,提前开始相关的职业生涯。
五、评估、调整、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把人生看作一个职业发展的过程。美国学者萨柏(Donald E. Supper)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的五阶段论,他将职业生涯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时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埃德加•薛恩(Edgar.Schein)根据人的生命周期的特点及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九个阶段。可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不仅是一个独特的客观发展过程,也是个体自身职业心理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职业实践,职业心理得到发展,个体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能力都会发展,同时,客观的职业环境、社会就业环境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在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社会变革不断加剧的今天,个体的职业规划不可避免地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初步的职业实践,职业心理也会有所发展,对职业和职业生涯的认识也会深化和发展,生涯规划也有可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时只需要稍作调整,有时可能要进行大的调整,甚至完全改变原有的生涯规划。
综上所述,进行职业规划需要先进行自我剖析与评估,分析客观就业环境,然后进行职业定位,接着进行职业实践,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再重新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在需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时,需要重新回到前面的程序,重新分析自我和环境,重新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实践,如此循环,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