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所有的战略都要通过人去落地,所以管理的主体便是人。那么,管理者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被执行层所认可,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宏伟的战略,从企业方看来,我的宏伟战略一定能吸引我的员工,但往往结果并不是如此,企业关注的是,如何把我们的战略执行好,而员工关注的是,你所说的战略是不是我们能够接受的。我比个例子: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我在塑造一个宏伟的蓝图,但是对方却说:“老蒋你的表达很形象,很出色,但是我无法接受”。就是说在这个时候的表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对方接受。我们企业的战略表达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员工接受。只有员工完全的接受了,才能像企业所希望的那样去执行。这一点是我们在做管理时候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领导安排工作,布置任务,发号施令,都很简单,但执行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中执行的主体是人,所以我们要在员工这个主体上多下一些功夫。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想让他做的并不是他想要做的,他想做的你不一定会让他做,你所期望的就是你所失望的。你会发现,企业的关注点和员工关注点的永远是不一样的。每个员工到你的企业工作,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其实他和你企业的关系非常的松散,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几乎和你的企业无关。员工的关注点只会和他的经历有关,和他的家庭成长有关,和他的感情有关,和他的梦想有关,反而和你企业相关的东西很少,很少。所以,维持你企业执行的因素好像只有薪水,而员工的关注点就只能是薪水了。可见,如果企业的关注点和员工的关注点不一样,企业内的执行力很低这是正常的。如果我们解决了企业的关注点和员工的关注点是同一个点,那么我们企业所表达的愿景和员工所关注的就在一个频道了,从而也就解决了企业的表达就是员工所期望的,而不是企业的表达是员工不能接受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这一愿望。当然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要科学的去做,在帮助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首先要给员工做一个人才测评,要搞清楚,我们的每个员工的类属:业务型,管理型,技术型等。还要搞清楚每个员工的个人规划,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再者帮助在企业的工作过程中,素质上的提升,能力上的提升,收入上的提升,职位上的提升等等。在适当的时候逐步植入企业文化,再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使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松散转化成紧密。这样不但可以留住人才,而且还可以提升执行力。我之前在《影响执行力的第二根源》说过,要给员工在我们的企业里一个准确的定位,是执行力的根基。当然执行力是一个系统,不是每个问题单个解决,而是每个问题逐个有序的解决。如果说定位是解决员工现在的问题,那么,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员工未来的问题,如果员工没有未来,他就会从头再来。可见,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执行力的强弱。
含义
职业生涯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职业生涯管理应看作是竭力满足管理者、员工、企业三者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在现代企业中,个人最终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负责,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兴趣、价值观等。而且,还必须对职业选择有较深了解,以便制定目标、完善职业计划;管理者则必须鼓励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在进行个人工作反馈时提供帮助,并提供员工感兴趣的有关组织工作、职业发展机会等信息;企业则必须提供自身的发展目标、政策、计划等,还必须帮助员工作好自我评价、培训、发展等。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时,职业生涯管理就会意义重大。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就是从企业出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管理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organizational career management),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二是自我职业生涯管理(inspanidual career management),是指社会行动者在职业生命周期(从进入劳动力市场到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全程中,由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策略、职业进入、职业变动和职业位置的一系列变量构成。
1.职业管理是组织为其员工设计的职业发展、援助计划,有别于员工个人制定的职业计划。
职业计划是以个体的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增值并不局限特定组织内部。职业管理则是从组织角度出发,将员工视为可开发增值而非固定不变的资本。通过员工职业目标的努力,谋求组织的持续发展。职业管理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功利性。它帮助员工完成自我定位,克服完成工作目标中遇到的困难挫折,鼓励员工将职业目标同组织发展目标紧密相联,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机会。由于职业管理是由组织发起的。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所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系统性。与之相比,职业计划没有那么正规和系统。或者我们可以说,只有在科学的职业管理之下,才可能形成规范的、系统的职业计划。
2.职业管理必须满足个人和组织的双重需要
与组织内部一般的奖惩制度不同,职业管理着眼于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计划,即力求满足职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因此,要实行有效的职业管理,必须了解员工在实现职业目标过程中会在哪些方面碰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员工的漫长职业生涯是否可以分为有明显特征的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典型矛盾和困难是什么?如何加以解决和克服?组织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才可能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员工找到内部增值的需要。一方面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的提高带动组织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职业管理中心的有意引导可使同组织目标方向一致的员工个人脱颖而出,为培养组织高层经营、管理或技术人员提供人才储备。提高人员整体竞争和储备人才是组织的需要。对职业管理的精力、财力投入和政策注入可以看成是组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较长期投资。组织需要是职业管理的动力源泉,无法满足组织需要将导致职业管理失去动力源而中止,最终职业管理活动的失败。
3.职业管理形式多样、涉及面广
凡是组织对员工职业活动的帮助,均可列入职业管理之中。其中既包括针对员工个人的,如各类培训、咨询、讲座以及为员工自发的扩充技能,提高学历的学习给予便利等等;同时也包括对组织的诸多人事政策和措施,如规范职业评议制度,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内部升迁制度等等。职业管理自招聘新员工进入组织开始,直至员工流向其他组织或退休而离开组织的全过程中一直存在。职业管理同时涉及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有效的职业管理是有相当难度的。
三、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1.成长阶段(14岁以前)
这一阶段,大体上可以界定在从一个人出生到14岁这一年龄段上。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以及老师的认同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了自我的概念。
2.探索阶段(15~24岁)
在这一阶段,每一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个人工作等途径中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处于这一阶段的人,还必须根据来自各种职业选择的可靠信息来作出相应的教育决策。
3.确立阶段(24~44岁)
这一年龄段是大多数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人们通常愿意(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早早地就将自己锁定在某一已经选定的职业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阶段的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尝试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能力和理想。通常情况下,在这一阶段的人们第一次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即判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自己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和努力。
维持阶段(45~60岁) 在这一职业生涯的后期阶段,人们一般都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为自己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就放在保持现状和拥有这一位置上了。
4.下降阶段(60岁以上)
在这一阶段,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都在逐步衰退,职业生涯接近尾声。许多人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前景:接受权力和责任减少的现实,学会接受一种新角色,学会成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再接下去,就是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退休,这时,人们所面临选择就是如何去打发原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
(一)职业路径
职业路径是指组织为内部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职业路径在帮员工了解自我的同时使组织掌握员工职业需要,以便排除障碍,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另外,职业路径通过帮助员工胜任工作,确立组织内晋升的不同条件和程序对员工职业发展施加影响,使员工的职业目标和计划有利于满足组织的需要。职业路径设计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组织内每一个员工可能沿着本组织的发展路径变换工作岗位。良好的职业路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组织吸收并留住最优秀的员工,另一方面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兴趣,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因此,职业路径的设计对组织来讲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介绍四种职业路径设计方式,传统的职业路径、行为职业路线、横向技术路径及双重职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