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退休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或2022(历届)最新或2022(历届)消息将大幅上涨

时间:01-10编辑:佚名 职场法则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以前老想着退休,真退休了,我发现自己真舍不得这儿。”4月5日,在自己辛勤工作了近30年的教室里,刚退休的山村老师赵新正感慨地说,能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他很知足。


  “以前老想着退休,真退休了,我发现自己真舍不得这儿。”4月5日,在自己辛勤工作了近30年的教室里,刚退休的山村老师赵新正感慨地说,能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他很知足。

  从商州区夜村镇出发,向东北蜿蜒而上20公里,便可到达青棉沟村。如今的青棉沟学校,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学校,但又是一个特殊的学校:只有6个孩子和一个老师。

  1956年出生的赵新正是商州区夜村镇青棉沟村人,1973年,他开始在村里的青棉沟完小当老师。1976年,他在邻村任教,两年后又回到村里任教,直到1985年他又到邻村任教。两年后的1987年,他再次回到青棉沟完小,从那时起就一直在村里任教近30年。

“以前老想着退休,真退休了,我发现自己真舍不得这儿。”4月5日,在自己辛勤工作了近30年的教室里,刚退休的山村老师赵新正感慨地说,能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他很知足。


  时光在变,学校的架构也在变。1998年,学校三年级以上年级被撤,2009年,三年级也被撤了,最新或2022(历届)年二年级也被撤了。学校也从最初有上百个孩子,到现在只剩下6个孩子。

  赵新正的家距离学校不远,两个女儿都不在跟前,他平时上课,下课了帮妻子干农活。几十年来,赵新正的生活都是学校、家里、田间一线,但这种习惯在今年4月被打破了,因为他年满60周岁要退休了。

  3月31日是周四,那是他最后一天正式讲课了。那天,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孩子和家长们,顿时“炸开了锅”,因为大家都舍不得他。

  4月5日上午11时,在青棉沟村村委会院子里,两间房子,一间是教室,约莫30多平方米的教室没有空调,桌椅破旧,地面还是土砖,教室后面放着夏天用的风扇,更引人注意的是,后面桌子上还摆着一个装有手工面的纸箱子。那是赵新正给孩子们买的,他要给孩子们做饭。另一间是赵新正的办公室,也是他和孩子们的仓库,里面有米面油菜等,这是赵新正用来给孩子们做饭用的。

“以前老想着退休,真退休了,我发现自己真舍不得这儿。”4月5日,在自己辛勤工作了近30年的教室里,刚退休的山村老师赵新正感慨地说,能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他很知足。


  这天,除过1名孩子已经被转学,其余5名孩子和家长都来到学校了解情况。

  见孩子们来了,赵新正决定给孩子们再上一堂课,他和往常一样,拿起教具,整理好衣服,缓缓走进教室,站上讲台将孩子们分为学前班、一年级两组。先给一年级孩子教语文,接着又给学前班孩子教写字。因为几十年来手被粉笔长时间的“腐蚀”,他的双手粗糙不堪……

  讲完最后一堂课,赵新正和往常一样喊了声下课,随后和5个孩子一起合影,孩子们开心地比划着剪刀手,但赵新正的脸上明显刻着不舍。

“以前老想着退休,真退休了,我发现自己真舍不得这儿。”4月5日,在自己辛勤工作了近30年的教室里,刚退休的山村老师赵新正感慨地说,能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他很知足。


  除了是老师,赵新正还是孩子们的厨师。几年来,6个孩子每天早上10点多那顿饭都是他给做的。孩子家长会从家里带点粮食,赵新正从自家带来菜、油什么的,给孩子们做饭。

  “就像冬天,我给孩子们熬稀饭,菜是我提前腌好的酸菜。”提及几年来给孩子们做饭的经历,鬓角微白的赵新正憨笑着说,孩子们每天只在学校吃一顿,他就想着,可能做得不是很丰盛,但一定要做得可口干净卫生。

  得知记者来采访赵新正老师,6岁的学生彭昊栏难过地说,得知赵老师要退休,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赵老师平时就像爸妈一样关心他们,每次吃饭,赵老师都怕烫着他们,都是给他们每个人盛好,和他们一起吃。

  彭昊栏的母亲孙书棉感激地说,赵老师教书教得好,在这里几十年了,认真负责,和家长们关系也都很融洽,“赵老师要退休了,听说我们这里的学校也要被撤了,孩子们今后上学就不如以前方便了……”

“以前老想着退休,真退休了,我发现自己真舍不得这儿。”4月5日,在自己辛勤工作了近30年的教室里,刚退休的山村老师赵新正感慨地说,能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他很知足。


  前些年青棉沟村并没有水泥路,孩子们上学的路也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尤其雨天更甚。赵新正硬是用铁锨铲沙铺路,让孩子、家长为之动容。孙书棉说,那些年经常能看见赵老师提着铁锨,只要见哪里坑洼不平,他都进行修补,让路面尽量平整,尤其是下雨天不积水。

  “下雨了,孩子们可能会摔倒。”对这件事,赵新正平静地说,用铁锨修路,他并不图什么,只是想方便大家,另外也能锻炼身体。自从修了水泥路之后,他的铁锨就用不着了,但只要有空,他还是会用扫帚去扫路,努力让孩子们的上学路变好。

  家长们担心,学校被撤了后,孩子们要去距离村子6公里远的夜村镇会峪联办小学上学,而且那边孩子多,老师没有赵老师照看得这么认真负责。联办小学校长何刚娃告诉华商报记者,他能理解家长们的担心,但其实早在几年前,根据相关的要求,青棉沟的学校就要被撤,那时候考虑孩子们上学的确不便,而且赵老师还没退休,就暂时保留下来了。

  但这一次,赵老师退休了,即便调过来一个老师,也不是长远的事。赵新正告诉华商报记者,村里学生越来越少的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生育政策以及抚养压力、家庭情况等多个因素所致。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商洛)城里或者镇上上学去了,能留在村里上学的,都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虽然现在孩子少,但到了后年那一批,会有十几个适龄孩子。”赵新正说,退休了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但他心里老操心着孩子们上学的事儿。

  谈及在这所学校坚守30年的岁月,赵新正感慨地说,他从1987年开始在村里,就想着一心教好村里的孩子,因为他知道,知识对于山村孩子的重要。随着时间推移,身边的同事有调走的,学生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无怨无悔。

  还有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几年前,因为学校的校舍陈旧不堪,学生也太少,教育部门曾建议并校,让孩子们到夜村镇会峪联办小学读书,也让他到中心校任教。“我没同意,因为孩子们上学会不方便,家长也不愿意,也会造成学生流失。”赵新正回忆说,他找到村委会商量,并到中心校多次提建议要求保留校址,后来经过镇政府和教育局协商,同意并拨款新建了现在的砖房校舍,这也让他更坚定了给孩子们授课的信念。

  4月5日上午,记者采访时恰遇夜村镇中心校校长谢江平,谢江平到学校来是和6个孩子的家长商量沟通学校撤点一事。谢江平告诉华商报记者,首先要给家长解释清楚政策,现在还不能说一定就要撤点。临走时,赵新正说,能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他很开心也很知足。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