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最新或2022(历届)年铁路投融资改革最新消息:集结号已经吹响
李克强总理22日在铁路总公司考察时说铁路投资,再靠国家单打独斗和行政方式推进走不动了,非改不可。投融资体制改革是铁路改革的关键,要以此为突破口,依法探索如何更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希望铁总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改革创造经验。
李克强总理考察铁总时的讲话,提出要把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抓住了铁路改革的要害,点中了铁路改革的命门,为铁路改革鼓了劲,打了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于铁路投融资改革进程,稍作回顾:去年八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今年四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要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加快铁路建设步伐的思路。今年六月,铁总成立了铁路融资公司,七月上旬,铁总出台了《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铁总为筹集建设资金、解决资金困境而展开的投融资改革,前不久也引发了媒体一番口水战。有专家说“铁总开银行,既没有钱也没有人,很不靠谱”。有媒体发表社论文章,对铁总开银行会否“圈钱却不交权”,表示担忧。当然也有许多文章表示支持。笔者也曾经撰文表达一已之见:《铁总开银行,我看很靠谱》,在多家媒体发表。那些说铁总开银行是“建设一个面向公众吸收存款的提款机、是圈钱行为”的人,真不知忧从何来,好像忘记了,这也是所有银行的基本功能和属性。好像忘记了,如果有人发问:允许银行圈钱为股东,为什么就不能允许铁路圈钱为建设铁路?
说到这里,笔者想提醒几个事实:第一,铁路本身就是一个每天产生巨大的现金流的机器。铁路的客流、货流,都挟带着资金在流动。这些现金流,都得通过银行进出,而这些现金流经过各商业、专业银行进出的时候,银行是作为交易,要收费的。第二,国家拨付给铁路的建设资金,是要经过商业银行作为铁路贷款投放的。一时没有投放到位的贷款,也必须先存放在商业银行。而这些贷款是要连本带利还贷的。铁路建设投资回报周期长,但是利息却是每天都在产生,铁路运营利润的很大部分,都变成了还贷资金,国家投资铁路的建设资金,一部分变成了银行利润。而这些银行,哪家没有几个股东?继续探究一番,岂不是变成了:国家拨钱给铁路建设——铁路运输进款先还贷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作为存款把钱投给谁——反正我是不知道了。第三,铁路这架每天生产巨大的现金流的机器,现在每天都在为资金问题发愁。据媒体披露:“去年铁总刚实现盈亏平衡,而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底,其总负债已高达2918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2.58%,且今年预计投产的6600公里以上新线会进一步扩大负债规模”。 “而无论是铁总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或是涉及地方利益的土地综合开发,都看不到乐观的盈利水平,甚至存在不小的资金链断裂风险”。笔者不禁疑惑:市场不是有只“看不见的手”吗?生产现金流的铁路机器自己却没有现金流养命糊口,那只“看不见的手”为什么不来调节呢?
那只“看不见的手”应该是看见了,李克强总理也关注到了。李克强总理22日在铁路总公司考察时说,“铁路投资再靠国家单打独斗和行政方式推进走不动了,非改不可” 。
必须承认,铁路企业具有社会化属性、公益化属性、和规模化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现阶段的铁路就是一架社会化生产的大机器。目前铁路的资产性质还是国有占大比例,加上一点点混合资本。国有银行也同样具备这些属性。但是,国有银行却没有铁路的企业实体的属性。所以,说到铁路开银行的信用风险,个人感觉,还没有那些商业银行大。只要铁路还在运营,就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甚至可能会成为国家的金融支柱,经济的定海神针。真的,如果国家的投融资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商业银行股东的利润,倒不如就让它在铁路内流转,让它继续为铁路打工,为铁路建设出力。
铁路又一次站到了深化改革的高地。李克强总理关于“铁路投融资改革是关键”的指示,和“让铁路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期望,将给予铁路投融资改革以莫大动力和支持,集结号已经吹响。笔者预料,下一步,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会很自然地,触及到资产的资源性整合与公益性整合、资产估值、内部清算机制、运输成本的科学核定、运价机制,等等问题。在依法探索如何更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同时,也会自然地想到利用好自身优势,利用好有形和无形的铁路资产。如果解决了制度设计问题,在开发铁路用地、吸引民间投资的同时,也可能会在依托铁路流转的现金流、资金流等方面动点脑子想点办法,铁路现在是企业化经营,思路一旦打开,会是很自然的事情。再以后的事情,铁路的改革道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