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冯导的批评,是给中国电影的一记响亮耳光

时间:11-15编辑:佚名 影视快讯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今天一天,冯小刚导演在上海电影节论坛上大批中国电影唯IP论、小鲜肉太娘等一席言论持续占据着热搜,像一记打在中国电影人脸上的响亮耳光。有人觉着脸热,有人觉得警醒。

谢晓:冯导的批评,是给中国电影的一记响亮耳光

其实冯小刚在第41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大师班论坛上早就表示过对中国电影市场类似的担忧:“很多热钱进来,很多不懂电影、做金融的人,来教这些导演如何拍电影,现在电影市场变成全是娱乐片。”

事实上中国电影票房经历过2010-最新或2022(历届)年这五年的飞速增长,已经放缓增速,去年全年总票房涨幅仅有3.73%,为十年来最低。

而今年一季度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电影票房约为144.6亿元,较去年同期虽然只是略微下滑,但也是五年来一季度票房首次负增长。

一季度的19部国产片中,票房过千万的只有2部,过亿的都没有,最低的甚至只有1.6万的票房。更重要的是截至五月,在豆瓣评分中七分以上的国产片只有四部。票房与口碑可谓双双扑街。

前不久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凭着口碑一路斩杀大IP影片获取市场成功时,曾引来了一轮关于中国为什么拍不出这样电影的热烈讨论,结论是否定的。

谢晓:冯导的批评,是给中国电影的一记响亮耳光

“因为资本是不容许一个不是IP的,制作周期漫长的,没有酷炫特效的,没有小鲜肉参与的,没有强大资本刷榜的,故事内核是摔跤这样一个冷门项目而不是足球篮球,更不是主旋律作品产生的。”

这个结论刚好印证了今天冯导所批评的两个维度:一是IP导向,一是鲜肉导向。

说起IP这个概念,其实也是从最新或2022(历届)年才在中国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拿着项目去找投资人、演员,人家第一句话就问你“是大IP么?”

何谓大IP,在互联网时代,这个原本只是代表着知识版权的词却意味着数据流量!因为它被熟知所以拥有一票忠实的用户,在言必称“粉丝经济”的当下,每一个作品或人的IP其实就意味着你能带来多少忠实粉丝,而粉丝能带来的就赤果果是互联网端的数据转化啊。

谢晓:冯导的批评,是给中国电影的一记响亮耳光

冯导批评的IP热和鲜肉热其实只是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呢?

我不想就中国电影工业化落后、优质剧本缺乏、外来资本搅乱市场等原因老生常谈,这些原因固然一百年都存在,天天说年年说没啥新意。

我今天想表达的观点是,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这是个大数据年代!在美国政论家质疑“谷歌在把我们变傻吗”的同时,我也想说,大数据会毁了我们的创意么?

AI未来或将取替人类的恐惧开始波及越来越广泛的人群,我们只能自我安慰:至少创意是不可取替的。

影视行业无疑应该是一个创意行业。

谢晓:冯导的批评,是给中国电影的一记响亮耳光

可是在近年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当下,为了效益最大化地打通电影的生产发行链条,出品方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影片未来在线上的宣发热度、售票渠道以及版权购买等多重因素,这就直接导向了大数据说事的角度来评估一切。

所以流量小生小花就显得特别受青睐,一些刚入行几年的鲜肉因一部作品受人关注,甚至在互联网的流量这件事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很多大牌老牌明星。

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里,脸的价值显得比演技更大。而在拥有流量即意味着互联网受众买单的强势语境里,互联网公司或被迫或强逼着内容出品方也需要捧着一张闪亮的流量明星名单来谈判价格。

评判一部戏的题材,有过往题材的数据!

评判一部戏的阵容,有过往明星的数据!

评判一个作品能否成为爆款,也还是数据!

这种唯数据论导向的做法已经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会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艺术领域的每一次创作,让他们动作变形。而且会从量变到质变,IP这个词的含义会如大家所嘲笑的一样,从intellectual property变成I’m poor!

互联网公司曾一度被视作中国电影行业的拯救者。他们携资本、野心和“互联网思维”而来。可是这种互联网数据思维恰好与影视行业的创意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冲突的。互联网讲究的是让产品模式化标准化,有数据可循,结果导向,可是创意行业最终讲究的是产品差异化,个性化。

比如《我不是潘金莲》这么一部非典型性互联网产品,可能线上数据还不如一部粗制滥造的网大,甚至不如一部口碑奇烂的鲜肉电影,但我们认为它仍然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

谢晓:冯导的批评,是给中国电影的一记响亮耳光

被资本追逐着的互联网公司CEO或许夜里醒来,也会感叹唯数据论真他妈不好,可是隔天起床去公司还得是照着这个世界的规矩来。在资本高速疾驰的车道上,你拥有情怀就像车掉了档一样,会被后面追赶着的车主们骂个半死,你要么按原有车速迎头赶上,要么退出这场竞赛。

最新或2022(历届)年,以阿里巴巴影业为首的互联网军团遭遇了滑铁卢,马云大举进军影视上游产业的雄心被市场无情地泼了冷水,显然,艺术不是一个数据决定一切的世界

当然,连伟大的亚马逊与Netflix都曾在这个问题上摔过跤,我们只有相信,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成非一日之功。在数据决定一切这个问题上,它最终也将回归到理性的范畴

否则,无论我们怎么报怨鲜肉价格高,或者题材跟风,它都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谢晓:冯导的批评,是给中国电影的一记响亮耳光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