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1)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家庭生活的体验,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活动,如:“我当一天家”、“用水有学问”、“可爱的家”、“假如我是父母”、“父母一日工作调查”、“压岁钱的调查”等活动,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父母,孝敬长辈,为父母分忧解愁,实现对家庭负责“我能行”。
(2)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但是光靠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开展小制作、小创造、小表演、红领巾小广播、给小树苗化妆、读书小博士评选、课本剧展示、班队会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电脑,
到网上收集有用的信息,让他们在体验中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实现对学校负责“我能行”。
(3)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帮助家长做家务、调查水资源、拾捡白色垃圾、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同情弱势群体,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社国的崇高情感。,实现对社会负责“我能行”。
(4)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挖掘探究性课题,培养他们健全美好的心灵。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大自然。保护自然实际上就是保护自己,是对自己的生存负责。我们根据现有的自然资源,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如春游、街头见闻、野外写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做大自然的小警察、保护街道树木、植树造林、保护水源、防火宣传等活动,还指导学生到网上搜集有关大自然中的趣闻逸事,以及有关地球村的资料,组织他们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大自然中体验美感,培养审美情趣,实现保护自然“我能行”。
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
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篇三:成长体验式教育中期总结
201x年9月,我校开始了长沙县课题“成长体验式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各级科研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现将两年来的实验工作报告如下: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我们开展“成长体验式教育”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理论:
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的理论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学校,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生活、精神、价值和交往关系。学校教育要关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作为“人”的多方面需求,要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生活过程,并通过学校学习这种生活过程去影响学生的其他生活,并从中创造出他们新的生活,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2、活动教育理论。活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发展主要是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学习、提高,教育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此具有实效性。学生的德育过程同样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内化为道德认识,并在生活实践中外化为道德行为。
3、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和感受,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的,引导人去构建完美的道
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和人格的不断完善,实现德育目的。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正是现代德育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4、根据当代少年儿童自身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对当代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一方面要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情景入手,才能使道德教育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他们遇到各种各样有关道德的问题,甚至是有疑问、有困惑的问题,只有通过他们乐于接受,并以主人身份参与的生活实践活动,获得真是的体验,才能使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内在的品质,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这正是此课题的实践价值所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
纵观中外教育,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研究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最有影响。在我国,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
通过生活教育的研究,众多的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德育的起点是人的生活,日常生活世界是鲜活的人文世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学校德育,应当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具体生活的每一形态,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并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反之,学校德育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那是毫无意义的。
(三)实践背景
我们五美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多年来,在德育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是长沙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并初步形成了“引导学
生德育实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德育特色。但当静心回顾我校德育工作的时候,总是留有遗憾,特别是没有真正发挥农村中学的自身优势,没有让德育真正回归生活,回归到学生的现实世界。
因此,在长沙县课题“成长体验式教育”课题行动研究课题立项时,我校校长高度重视,积极积极倡导每一名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生活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德育.探究德育”行动研究,并确立了“立足现实,立足农村,让乡村的孩子们在多彩的生活中茁壮成长”的工作目标。
基于以上关于课题提出背景的认识,我们决定不断深入开展“成长体验式教育”课题行动研究,将“探索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作为学校实验研究的突破口,试图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之路。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
我们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品德的培养回归生活。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实验研究的主要目标:
1、培养目标: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道德判断力,力争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100%,优秀率为85%以上。
2、科研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与测量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推进学校德育工作途径科学化建设。
三、实验研究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教育论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真实的生活实践和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遵循这一原则,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依据实验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特点,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设计活动序列,明确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形式,在对客观生活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和体验后,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有效培养,从而外化为道德行为。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体,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引导学生德育体验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探究,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自己实施、自我总结评价,在各种体验中真正提高道德水平。
3、协调性原则。开展德育生活化模式研究,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在课题实验之初,就格外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协调配合,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定期交流,互为补充。
4、激励性原则。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采取了种种手段不断表扬,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肯定其成绩,让他们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乡土性原则。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四、实验研究的过程
从起步探索阶段到发展提高阶段,我们经历了两年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回顾这两年的研究过程,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科研之路。
两年来,课题组不断完善和调整德育科研的组织系统,使课题实验研究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首先,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亲自挂帅任组长,德育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大队辅导员、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学校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互相促进。
其次,在家长委员会成员中,选举组成了家长德育领导小组,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定期同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沟通情况,使学校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做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再次,学校聘请长沙市巡交警支队队长王杨春警官为法制副校长,聘请市、县、乡各级关工委的领导为校外辅导员,他们定期参与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经常性地沟通情况,使学生在校外生活体验活动中既有安全,又有实效。
在总结德育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成长体验式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并相应地制定出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工作制度,同时,对实验工作实行计划管理,从学校到各部门,再到实验教师都分别制定了实验工作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实行计划管理,计划调控,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