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家庭教育:只有给予孩子内在的品质,才是一生享受不完的财富

时间:12-22编辑:佚名 小学家庭教育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上周,巴菲特股东大会在奥马哈举行,“股神”沃伦·巴菲特与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再次给我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二人转”。虽然他们俩已分别是86岁和93岁高龄,但他们仍然精神抖擞、反应敏捷、要言不烦。

  

小编对巴菲特是十分敬佩的,他对大局和时事资金的把控实在是厉害。当然今天不谈股票投资,聊一下他的教育观。小编分享的是他对孩子教育的观点,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家庭给了富二代豪华的环境,贫乏的人生,他们不是生来嘴里就有金汤匙,而是生来背上就插着金匕首。

—— 沃伦•巴菲特

生为股神巴菲特的儿子,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是一辈子不用为物质烦恼,是随时享用世界上最好的资源,还是不用努力也可以获得成功呢?

答案是,都不是,巴菲特的儿子彼得,离开大学后,独立生活,不仅要负责音乐室的开销,还有房贷的压力,与普通年轻人没什么两样,为工作和生活不停地打拼,在19岁时,获得有限的财产以后,不再从父亲那里获得任何财产。与普通作曲家和音乐家一样,只能通过自己最新一部作品来体现自身价值。彼得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赢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的“艾美奖”。

彼得说,自己很幸运能够生在巴菲特家族里,并非是物质,其实他从小并没有享受得到过多的物质,而是他从家族里接受非常好的家庭教育,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好的人生哲理。

巴菲特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有四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影响着巴菲特的三个孩子,让他们都可以做自己的富一代。

1、信任

彼得说“信任”是巴菲特家族教育中最重要观念之一,即使我们并不完美,但仍坚信人性本善,如果我们觉得人性本恶,那么,我们就无法维系友情、做生意时,无法摆脱算计和猜疑,甚至无法爱别人,如吝于付出,生活注定就是一种煎熬。

让他在儿时获得安全感并学会信任的,既非金钱也非物质上的帮助,而是源自在他成长路上,获得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温情,这种温情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获得的,比如相互拥抱、一起品尝美食、邻里之间可以倾心交谈、彼此照顾以及辅导功课的过程中获得滋养。

2、宽容

彼得的母亲认为不要将宽容看成是天生的事情,而是积极去培养这种态度,她在培养孩子的“宽容”方面,非常坚定且富有热情。一个人为什们要有宽容的心呢?彼得在他的书中写到:学习宽容,是为了教育我们要拥有一颗开放的心,一个人应当时刻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观念。一个人总要尝试去理解对方的立场,这是道义使然,也是智慧使然,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可以让我们胸怀更宽广。

3、崇尚教育

巴菲特家族理解的教育目的:满足好奇心,父母能为还为孩子做最好的事,就是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巴菲特家庭里,一家人经常一起讨论问题,然后让孩子去查询资料,深入了解。这种查询资料不是网络查询,而是在一本一本厚厚书籍中去寻找答案。

巴菲特家族理解的教育本质:对人性的理解,这里的人性指的是我们自己隐蔽的内心,和别人的内心的动机和渴望。这种教育并非单纯通过书本知识可以学到,最重要的学习途径是通过与他人互尊互敬的交往,和用心聆听他人的想法获得的。

4、建立属于自己的一种工作态度

巴菲特家族理解的工作态度:要勇于发掘自己,从事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工作,即使异常艰辛、劳苦,仍然在工作中享受乐趣,甚至产生一种神圣感。

如果单纯以金钱为奋斗目标,那么努力会变地乏味,也无法保持思想的敏锐和投身事业的热情。一个健全而持久的工作态度,所强调的不是变化无常的报酬,而是工作本身:实现工作目标和热情,专注和用心。

所以在巴菲特变地非常富有之后,他依旧开着老旧的普通车,在家里穿着老旧的毛衣,房子也没有变大,并没有过上奢侈生活,财富大多数都馈赠出去。因为对于巴菲特来说,金钱只是副产品,不是工作的本身目的。

在巴菲特看来,能够用金钱购买到的外在东西,随时都可以消失,而只有给予孩子内在的品质,才是一生享受不完的财富。金钱只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很重要,但是不会使用,就会变成金匕首。

有人做过专门调查,那些突然中了彩票大奖,意外获得巨额财物的人,大多数没有因此开始美好的人生,而是几年后日子变地更糟糕,意外的财富变成了插在背上的金匕首。不论是怎样经济背景的家庭,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好的家庭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点,给予孩子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