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家长教育经:一句激发无数孩子潜能的话,家长必看!

时间:01-15编辑:佚名 小学教育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奠定每个人的人格底色和精神源头,而身教更重于言传,因为我们每个人无形中都在模仿父母的所做所为。

  万妙然、高志华,他们分别是今年高考四川省的文理科第一名。就读清华大学。他们开朗、阳光、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并非众人眼中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作为他们的家长又有何“秘诀”?

  

  万妙然,高考成绩681分(语文132分、数学137分、英语143分、文综269分)

  陪伴孩子时爸妈不要玩手机这才是有质量的陪伴万妙然的爸爸在一家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妈妈是学校的地理老师。

  “有很多父母,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孩子能做到,比如自己没有看书的习惯、脾气急,自控力差,家里没有主动学习的氛围,却要求孩子喜欢看书、脾气好,有自控力,能够主动学习,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万妙然的爸爸说,平时他们很注意以身作则,“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要‘用心’,学会倾听、用心沟通。”万新提倡有质量的陪伴,他特别强调,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玩手机、看电视、看视频、聊天,这种陪伴是没有质量的。

  “我们会一起看书、看电影,共同参与讨论和交流。”万新说,看电影是家中的传统,几乎每周一次,每次都是一家人一起去,多选择英文原版电影。万妈妈是个旅游达人,热爱生活,受妈妈的影响,万妙然对地理也特别感兴趣,喜欢听爱尔兰和北欧的民谣歌曲。

  几乎每年的假期,母女都会出去旅游,全部都是自由行。妈妈带着女儿去发掘好吃的好玩的,在旅行中增长见识。万妙然去过法国、意大利和希腊,这个暑假还和妈妈去了日本。

  高志华,高考成绩689分(语文123分、数学142分、英语142分、理综282分)

  以身作则践行和儿子的约定,爸爸戒掉了十多年的烟瘾。高志华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家庭氛围和谐、轻松,他从小到大都可谓“自由生长”。

  高志华的父亲高雪松是泸州市古蔺县一所小学的数学老师,从小注重孩子习惯的养成是高雪松的“秘诀”。他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为了培养他的专注力,儿子看书时他们都不会看电视,更不会在家里打牌或娱乐。

  为了不让孩子分心,他也会拿一本书在一旁默默地看,这种安静的阅读习惯和专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大一点的时候高志华的学习完全不用父母操心,他能够“自主学,自主玩”。

  “教就是要以身作则。”高雪松说,他是有10多年烟龄的老烟民,一天要抽两包烟。儿子上初一时,有一次父子两约定,如果期中考试考好了,他就戒烟,没想到儿子考进了年级前五,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硬是咬牙把烟戒了。

  高雪松说,你要孩子有个好习惯,那么自己也该有好习惯,而且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说话算话。

  高雪松认为,父母一定要真正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改变孩子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先要改变自己不良的品行和习惯。

  高雪松也十分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他和高妈妈都是老师,两人相处和睦、从不吵架、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不说粗话,而且家里很民主,大事小事都坐下来商讨,充分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这种氛围让孩子脾气好、心态好,更加独立。“大学和专业都是他自己选的,到大学报到也是独自前往。”

  看着没有上进心的孩子,众多家长急在心里,背后也尝试了种种办法,可是都不起更好的作用。有的家长给孩子讲自己的成功经历,可是孩子却感觉很枯燥与他们无关,同时家长眼里的成功,孩子也未必给与肯定。

  更多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多么不容易,但是这个依然很难激发孩子。很多家长走了极端,家暴、甚至希望诅咒自己生病来激发孩子……

  现在是优生优育的年代,真正笨的孩子很少,但是现实中,很多“聪明”的孩子又不好好努力,众多家长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都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聪明,但是和自己孩子交流的时候,却说孩子很差,一些孩子被家长“打击”得没有信心,逃避,自我保护,他们把时间都消耗在这些方面了,导致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更少,成绩更差,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于众多不努力的孩子,鼓励不行,强压着报班也不行,他们缺少的东西很明显,可是为什么就没有针对的找到方法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案例的中家长说了一句话,孩子被改变了,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小A很聪明,记忆力也很好,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顺利的进入了初中,老师也喜欢他,在很多同学的眼里,也觉得他很聪明,但是小A逐渐喜欢上玩游戏,甚至躲学,家长和老师联合“镇压”下,顺利的进入高中。

  可是进入了高中以后,由于高一、二进度和节奏不快,他没有更高的学习欲望,成绩在中等偏下,进入高三以后,家长特别着急,孩子的父亲觉得面前的这个孩子和自己希望的成绩有很大差距,不甘心这样。

  但是高三的小A依然在一天天的消耗时间,批评也不会起什么作用了,因为被批评过无数次了。在老师的眼里,只看你现在成绩怎样,以后能考什么成绩,聪明不聪明已经变得无所谓了。

  时光飞逝,小A的父亲在考前三个月的时候,找了他谈了一次话,这样的说:“你看看现在的自己,如果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要是满意的话,咱们什么就不要再说了,如果你自己对现在的你不满意,或者不甘心,那你就坚持学几天,坚持几天再看看你改变了什么,我依然相信你,哪怕你只努力三天,我都觉得你会取得很大进步,要不对不起你的智商……”

  “哪怕你只要努力三天,我都觉得你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要不对不起你的智商”。这句话促动了小A。觉得自己还有机会,那么尝试着最大限度的努力一把,哪怕是几天,因为他也觉得自己聪明程度还可以。结果他真的照做了,所谓说当一个人能失去的都失去了,那么现在就是他该得到的时候,今天之后就迎来了一次考试,并且进步很大,他一直坚持了下去……最后的结果很好。

  我们来分析家长的话,包含了这些道理:

  1.孩子的选择。其实人活着,就是面对两个字的选择,分别是生和死,既然要选择生,那就好好的活着,活出精彩,活出质量。最怕的就是不生不死的人。那么对这个孩子来讲,如果选择学,就全力以赴拼一把,孩子才18岁,这么的一个年纪很难主动选择不学。既然选择就要干好的理念激发了孩子。

  2.信任。一份信任,让孩子有了信心,不像其他家长那样,觉得快考试了,孩子不可能再进步了。而这个父亲,让孩子找回了自信。

  3.专注。哪怕就坚持三天,你就会有收获,对备考中的孩子来讲,专注力很重要,当一个孩子学会了专注去做一件事的话,很多困难就被解决了一半,现实中学习专注的孩子又有多少?

  一段简短的话,一个选择,一份信任,让孩子有了信念,学会了专注,相信把高考抛开,这个孩子哪怕高考失败了,那么以后的路一样可能精彩。后来问了这个家长,为什么不早点激发,这个家长说,自己也是很苦恼,因为一直找不到激发孩子的办法,后来说这段话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结果还真起作用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能随口就几句话,随手就打啊!

  现实中,“哪怕你只要努力三天,我都觉得你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要不对不起你的智商”。还有更多的孩子被这样的话促动了,尽管不是原话,意思都接近,那么家长们,你打算用那句话给孩子表达这个意思呢?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